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2022台灣光環境獎 複選名單
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發起舉辦之2022「台灣光環境獎」於5月31日報名截止。本次參賽作品涵蓋建築、古蹟、文化場館、公共設施、景觀、室內空間、地景與藝術裝置等多面向的計畫。
本屆評審就設計概念、環境功能、永續發展、創意表現等四項評分標準,選出入圍複選的光環境作品共計39件。
複選會議中,評審將針對入圍之39件光環境作品再次討論評選,以選出決選名單,決選名單將於9月公告。
2022「台灣光環境獎」複選入圍作品(依報名順序排列):
2022「台灣光環境獎」複選名單
序號 |
作品名稱 |
報名單位 |
1 |
嘉義市立美術館 |
嘉義市立美術館 |
2 |
屏東藝術館整建工程 |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3 |
臺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 |
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 |
4 |
讓光游於藝 |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
5 |
陳大宗十二鋪 |
廣聚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
6 |
嘉義縣民雄鄉民雄之森計畫- 民雄森林公園及景觀橋景觀改善工程 |
嘉義縣政府建設處 |
7 |
2021 金門海洋藝術季 |
金門縣政府 |
8 |
嘉義車庫園區與製材所縫合計畫 |
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
9 |
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 |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
10 |
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11 |
1895 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
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
12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 產業區及文化館 |
力原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
13 |
點亮高雄-打造愛河智慧光環境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14 |
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光環境規劃設計 |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15 |
墾丁公廁-龍磐及白沙 |
喬設計有限公司 |
16 |
泉場_QUAN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
17 |
以馬內利 |
一它室內裝修設計工程 有限公司 |
18 |
城鎮之心鐵道綠廊潭心計畫 – 潭心鐵馬空橋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
19 |
東引之夜—中路照明改善計畫 |
鹹味島工作室 |
20 |
基隆市歷史建築漁會正濱大樓 |
基隆市文化局 |
21 |
Dinergy |
沃克太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
22 |
鳴日廚房 |
JC Architecture |
23 |
台南竹溪月見橋 |
文滙設計有限公司 |
24 |
南華微光 |
一起設計、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
25 |
重造舊業-德旅店 |
力口建築- 力口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
26 |
-浮撫-FUFU Art Gallery-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
27 |
屏東菸葉館室內展覽光環境 |
屏東縣政府 |
28 |
屏菸1936文化基地全區景觀光環境 |
屏東縣政府 |
29 |
逐步光影 |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
30 |
光影之間—發現自然、人文、永續的工藝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
31 |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瓦豆製作有限公司 |
32 |
以光織影 - 銀都西服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
33 |
那魯灣文化聚落 |
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 |
34 |
一平方公里天空纜線地下化、 標誌共桿整併及光環境改善 |
工二建築 |
35 |
基隆希望之丘防空洞 |
工二建築 |
36 |
波光市集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
37 |
高壓電 |
原有機製有限公司 |
38 |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 曲梁木構造建築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
39 |
風乘著光 LIGHT THE WIND |
不無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
《 嘉義市立美術館 》
業主 | 嘉義市立美術館
執行團隊 |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設計 |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建都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京鷹國際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京鷹國際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嘉義市立美術館是一個與歷史建物共構再利用的設計案,基地位置在嘉義市廣寧街101號,嘉義市火車站的斜對面側。過去是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其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嘉義支局之辦公廳舍,建於1936 (昭和11)年,為三層樓之鋼筋混凝土建築,由時任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技師的梅澤捨次郎設計,平面呈L型,坐東南朝西北。其外牆轉角為弧形,基座抬高,開窗與窗楣呈水平帶狀,強調了水平線條。立面貼有北投產的SCRATCH風格磁磚,是古典建築風格蛻變為現代主義建築風格歷史見證。
其後增建連結的倉庫建築以機能性為主,並未能與之匹配,直至公賣局改制遷移。在市府主導之下,為解決長久以來作為藝術重鎮的「畫都」,然而嘉義市並無公立美術館的課題,2014年選定本建築為嘉義市立美術館預定地;2016年委託設計監造,2018年進行增改建工程,並於2020年完工開館。
《 屏東藝術館整建工程 》
業主 | 屏東縣政府
執行團隊 |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設計 |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良鋼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施工 | 良鋼營造有限公司
屏東藝術館曾為全台最早啟用的文化中心,自民國69年啟用迄今40年來陪伴民眾享受多元的表演活動,以及培育在地演藝團隊與人才。然隨著法令、劇場技術的進步,其結構未能符合最新規範、機電與舞台設備新舊交疊、劇場物流與卸貨位不足以滿足需求、無障礙與消防法規的改變也讓建物經多次修改而使空間欠乏整體感。
為改善建築老舊、耐震消防等問題,更貼近現代劇場使用需求,屏東縣政府於2019年向文化部爭取約1億元經費,進行舞台設備更新、內部裝修及結構補強。原建築類組屬於D2靜態表演,消防為乙類,作為劇場使用長久以來形成隱憂。本次透過變更使用執照程序,改為A1類劇場,消防升級甲類,增加必要之消防設備,以確保使用安全。
在建築手法上,大刀闊斧將原有觀眾席二樓打除,新的階梯觀眾席採用鋼構,減輕整體建築荷重,觀眾席位數由800席調整為624席,改善原有斜度、視線受阻及回音過大的情形,確保每個席位都具最佳視野。側舞台區過往因高度不足,沒有卸貨平台,形成優質團隊進場的阻力。利用本次改造,打除兩側舞台2樓版,建置卸貨平台並拉高側邊卸貨口,提供大型道具及布景直接卸運,方便表演團隊使用。
《 臺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 》
業主 | 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
執行團隊 | 臺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
建築設計 | 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魏少君、桴日意至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鼎旺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桴日意至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魏少君、桴日意至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鼎旺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桴日意至設計有限公司
過去的動物收容所難以避免「髒亂、陰暗、吵鬧、臭味」甚至是傳染病蔓延的刻板印象,造成民眾不易親近及參訪意願低落等負面觀感,臺中市動物之家后里園區拆除重建案以「認養轉運」、「教育宣導」及「觀光休憩」3大核心為規劃理念,建築外觀設計上擷取黃絲帶意象大量採用圓弧曲線,柔化動物收容所昔日冰冷形象,象徵對民眾敞開歡迎姿態,為全臺灣動物收容所改建翻新的指標性案例。
園區興建的原點是「從人類的視角」轉換成「從動物的需求出發」,而打造出「動物為主」的日常設計,園區不同以往傳統方正無趣的公部門建築,白色為基底簡潔乾淨的設計,大量採用自然通風及採光的設計,不僅有效節能減碳,更將「動物日照權」的概念融入建築中,讓收容犬貓能身心安適、免於恐懼自在樂活,讓參訪民眾放鬆地享受與浪孩互動以及探索園區樂趣,真正體現融入環境光影變化之美,不僅榮獲「金質獎」、「建築園冶獎」及「金石首獎」等多個獎項,一舉翻轉過往鄰避設施印象,更被網路評為全臺最美動物收容所美譽。
《 讓光游於藝 》
業主 |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
執行團隊 | 袁宗南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袁宗南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金日興照明有限公司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承接嘉義藝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新創藝術家充足的展演及文化交流空間,園區面積約6.6公頃,規劃主軸以「都市文化公園」為概念,為結合表演、教育、展示以及休閒等多元功能的藝文特區。
座落於園區的建築深具傳統閩南式特色,屬於院落式建築流派,以民居的空間形態,使用現代化的建築手法構成紅磚、飛簷、屋身及屋背等,閩南民居建築技藝完整地表現在藝術中心的思想理念、空間群組布局、亭台閣樓,水榭迴廊,交織成一個優雅、豐富且多層次的空間。
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的發展不僅具有歷史意義,也包含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傳統的閩式建築風格融合現代建築技術,充分地呈現時代的縮影,其透過白晝的光影變化,讓屋瓦紅磚營造出不同氛圍,而藉由夜間光環境的塑造亦可看作是日間的延伸,作為表演藝術中心新的起點,不但增加原有建築語彙的展現,也同時創造嶄新的入口意象及各遊憩節點的趣味性。
《 陳大宗十二鋪 》
業主 | 財團法人福建省金門縣潁川堂陳氏宗親會
執行團隊 | 廣聚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廣聚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廣聚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本案陳大宗十二鋪位於金門縣金城鎮莒光路,為12棟連棟建築群,屬於金門縣後浦陳氏祠堂及周邊建物群範圍,產權為財團法人潁川堂金門縣陳氏宗親會所有,現也由財團法人潁川堂金門縣陳氏宗親會管理維護。原有連棟建物群因已興建年久而建物老舊,經所有權人財團法人潁川堂金門縣陳氏宗親會決議啟動風貌維護,已期能再現後浦街區之風華價值。該區整體風貌維護共分五期來進行,本案為第五期,由金門縣政府補助風貌維護經費,於2017年啟動本案,2019年完成審議委員會審查取得核准函,2021年完成風貌維護。
陳大宗十二鋪風貌維護之法源為「金門縣金城鎮後浦特色街區風貌維護輔導實施計畫」,以申請個案經公部門風貌維護獎勵補助審查委員會之審查結論為實施標準,其補助專案分為建築物本體暨立面風貌改善、活化利用相關工程及連棟規模獎勵等三項。
本風貌維護模式由公部門與民眾團體共同合作進行,公部門提供風貌維護獎勵補助,民眾團體申請後對建物進行風貌維護並活化使用,民眾團體透過獲得風貌維護獎勵補助,大大減少風貌維護之費用支出,提高民眾團體願意進行風貌維護之意願,公部門輔導民眾團體進行風貌維護,也達到美化街區風貌、振興街區商業活動、甚而帶動地區觀光產能的上位目標。
《 嘉義縣民雄鄉民雄之森計畫-民雄森林公園及景觀橋景觀改善工程 》
業主 | 嘉義縣政府建設處
執行團隊 | 嘉義縣政府建設處
建築設計 |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翔宏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施工 | 翔宏營造有限公司
省道臺1線,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沿途經過臺灣西部14個縣市,自清領時期就為一條縱貫南北的交通要道。隨著八○年代以後工廠大量外移、科技進步,以及高速公路、大眾運輸等因素的影響,讓台一線沿線聚落明顯沒落,如今已不復昔日的繁榮。本計畫希望推動整個民雄地區的景觀風貌改造,經由整體規劃設計,改善民雄鄉內景觀不良空間,並兼具區域景觀一致性、各區景觀特色,同時提供地方居民、遊客、學生作為休閒通行之場所,提升民雄鄉生態及休憩之品質,讓台一線沿線的聚落能再度醞釀新的藍圖,重新書寫精彩故事。
民雄之森景觀橋位於嘉義縣民雄鄉,橫跨連結嘉義市與民雄鄉的主要幹道台一線,做為串連森林公園與表演藝術中心的路徑,為此區的主要交通動線。景觀跨橋以在地平埔族菱格紋圖騰轉化為造型棚架,縫合公路兩側地景,塑造民雄在地意象,並以民雄(打貓)象徵,轉化為藝術圖案點綴橋體。景觀橋具備人行道、自行車道功能,透過橋面景觀綠化,延續周圍生態綠網,於森林公園側設置景觀平台提供民眾休憩空間與全景視野,綠地及石砌牆面緩降與森林公園相連接,使景觀地景相互融合。
《 2021 金門海洋藝術季 》
業主 |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
執行團隊 | 原物創意有限公司
2021金門海洋藝術季,10月起在金門縣金寧鄉正式展開,邀請10組來自金門、台灣、日本、墨西哥的藝術家團隊,以及5組金門在地社區共同創作,透過以木竹架構、纖維創作、數位藝術、3D列印等媒材,表現「生態的寧靜」、「生活的寧靜」、「歷史的寧靜」主題。
藝術季受邀的10組藝術家/團隊與5組在地社區共創:包括考工記工作室x范承宗、黑川互動媒體藝術x胡縉祥x蔡秉樺、里埕設計工坊x陳書毅x李秀秀、ROSO x ROLA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x盛郁庭x王識源、長友大輔x Miso Soup Design x x詹明旎、禹禹藝術工作室、路瓦・里維拉 Lua Rivera、五七藝術工作室x吳騏57、潘雅君 Kimi、安頭影像攝製x蔡添丁參與,10組作品,分別被放置在戰地遺址、歷史聚落、自然地景裡,期待透過這10組地景藝術作品與金門的歷史記憶,建構出新的空間與時間對話。
《 嘉義車庫園區與製材所縫合計畫 》
業主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建築設計 | 預景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阿里山林業鐵路嘉義車庫園區座落於嘉義市市中心上,與嘉義製材所及嘉義文化中心為鄰,加上背後歷史的渲染與沉澱,更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景觀,每每讓到此遊人彷彿走入時光隧道一般值得細細品味其香醇。此外,阿里山林業文化而興建林業鐵路,嘉義車庫園區於1912 年啟用,日治時期舊名「北門修理工場」,用於建造及修理阿里山鐵路各式客車、貨車,也一直是維修的大本營,迄今已百年的歷史。為了讓民眾可以參觀,2005 年起改名為「嘉義車庫園區」,近年來森林遊樂及觀光事業急速發展,阿里山林業鐵路由運輸木材轉變為客運為主,並逐漸發展為高山觀光鐵路列車。
嘉義車庫園區位於嘉義市市中心,北向為嘉義製材所,臨近嘉義文化中心、檜意森活村等文化資產場域,加上背後的歷史,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景觀。本計畫藉由文化產業、觀光主軸及景觀空間營造之整合,讓參觀民眾經由活動與體驗,培養民眾認識園區及文化。
為提升林業文化與觀光主軸之落實,使遊客可以更深入了解其中背後故事,並增加相關遊憩經驗,針對車庫園區在內之周邊進行整體研究規劃,以優化整體景觀品質並提高開放空間遊憩環境。
《 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 》
業主 |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執行團隊 | 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原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 | 楊士宏、王錫山
臺南市中西區自荷據時期發展至今,一直是古蹟與歷史遺跡最為密集的區域,然而當區域內重大文化建設逐漸完成時,在城市空間裡頭因招牌廣告物四處充斥而雜亂無章,夜間的景致也因為各種照明未經妥適的設計與管制,而無法呈現建築空間之美。因此,期望藉由光環境的營造來改善城市夜間景觀風貌、展現古蹟重點建築之特色,期以帶動各機關(構)與民間單位共同營造優質的城市環境。
本計畫初步以臺南孔廟周邊人行空間與葉石濤文學館的建築立面做為光環境改善的示範範圍,串聯近年完工啟用的臺南美術館一館與二館,一起建構臺南中西區的歷史文化園區。計畫的成效所著重的不僅是照明硬體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在於透過光的介入,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生活及地方故事產生更多火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展現出臺南獨特且豐富的文化底蘊,建構出令人流連忘返的臺南市人文夜間光環境。
《 釀光杯影·再現第五酒廠 》
業主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執行團隊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莊學能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盈隆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原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 | 楊士宏
古蹟歷史建築紀念建築是先民留下的歷史見證,隨時代演替,亦可賦予其新生命與新價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所推動之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原為台灣菸酒公賣局第五酒廠,又稱台中舊酒廠。其前身創立於日治時代的1916年,初為民營的「大正製酒株式會社」, 因日本政府在1922年實施酒類專賣制度而被收歸官有, 1945年二戰後由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專賣局台中支局接管、 1947年國府轉為公賣,由台灣省菸酒公賣局接管,走過百年,走過許多不同的歷史脈絡。
有鑑於國內近年推動光環境概念,政府逐步將光環境納入政策的推動中,查考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照明設計之於公共文化設施及環境的運用,使夜間燈光照明成為再利用重要的一環,爰為推廣文化資產光環境的理念,本局遂以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為示範點,規劃展現文化資產建築美感之夜間照明裝置,並以兼顧設計感及展現建築藝術方式呈現。
本案結合原舊酒廠意象,以「文資釀光」為主題,透過園區夜間照明的改善使其與文化資產、環境景觀、文史生活及在地故事產生更多火花,整體性將文化資產周遭的光影規劃檢討,加深大眾對於光在環境中的感知並探索周圍光環境對文化資產影響程度。
《 1895 乙未保台紀念公園 》
業主 | 桃園市政府工務局
建築設計 | 張涵瑋建築師事務所
景觀設計 |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一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前期概念設計 | 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李金威、OWMF Architecture
建築與照明施工 | 開源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 | 丰宇影像 趙宇晨
乙未戰爭發生於西元1895年,台灣義民軍為捍衛家鄉國土,與日軍爆發多場衝突,桃園經歷的戰場為乙未戰爭第二段,當時一群客家義勇軍在平鎮、龍潭等地伏擊敵軍,其中發生在平鎮地區的戰事,是少數日軍沒有戰勝的戰役之一,故這片土地有著極高的歷史意義。
乙未戰爭是台灣歷史的轉捩點,是台灣族群共同合作、團結抗戰的歷史記憶。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面積約3.5公頃,整個公園包含乙未之環、紀念之牆、鏡水池與二座公園。紀念公園前身被馬路切割為兩地塊,東側原為公墓,邊界灌溉水圳使之與都市關係隔離,周邊住家都背向基地;基地本來是一塊不屬於都市的空間。設計師從水渠引入水,強化公園生態,同時成為市民休憩互動的親水空間;保留基地綠蔭大樹並導入乙未戰事中象徵場景的竹林;在林下設置地景遊戲場,讓孩子接觸城市歷史記憶,也藉其歡笑為城市帶來希望。
主體建築為簡潔不落柱之跨橋「乙未之環」,以圓為元素隱喻族群合作、團結之意涵,以環形跨橋串連復馬路二旁公園綠地,而半月型的無邊際鏡面水池象徵桃園的埤塘之美。
在轉身為紀念公園的過程,除了呈現出對歷史戰事的紀念意義,最重要的是將基地與都市關係縫合,使之成為大眾重要的開放空間。
《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 產業區及文化館 》
業主 |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
執行團隊 |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設計 | 宗邁建築師事務所、Reiser 、Umemoto, RUR Architecture D.P.C
建築施工 | 瑞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力原設計事業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瑞助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委員會(現文化部)與台北市政府的國際競圖案,最早文化部為扶植台灣音樂產業而提出的「流行音樂中心」計畫;並配合行政院新十大建設政策目標,籌建南、北「流行音樂中心」各一座,故本案為計畫中之"北部流行音樂中心"。
基地位於臺北市捷運昆陽站與三鐵共構的南港車站之間,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從臺北市最繁華熱鬧的東區沿著忠孝東路向東一直至北部流行音樂中心,而建築的內容與目標也甚為特殊,其為臺灣流行音樂產業生態提供一個最具象徵性的意義的場所,亦是臺北市極具符號與標誌性的建築。2010經國際競圖後採用宗邁建築師事務所+Reiser +Umemoto, RUR Architecture D.P.C(美國)設計,從2011年6月開始執行設計至2014年2月;本案之北基地 表演廳於2015年4月動工至2019年2月完工,南基地 產業區及文化館於2017年1月至2020年底完工,並於2021年9月文化館及產業區正式啟用。
《 點亮高雄-打造愛河智慧光環境 》
業主 | 高雄市政府
執行團隊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照明設計 | 十聿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台灣昕諾飛股份有限公司、合敬企業有限公司
愛河是高雄的「生命之河」,也是城市地貌改造的重要典範。
自2000年開始,高雄奮力推動愛河水岸與夜間景觀的改造,2002年台灣燈會,讓大家看見愛河的蛻變。惟長年來缺乏光環境的整體性考量,愛河流域各座橋體的照明表現截然不同,燈光科技亟需更新,造成各區域的光環境整合度稍顯不足。
2022年台灣燈會重返高雄,這一次,透過愛河橋樑燈光色彩變化及周邊水岸光環境改造,將設計、智慧控制、燈光環境美學的概念導入城市治理,開創智慧城市的夜間美學新概念。
本案利用智慧科技的串聯,縫合了輕軌橋、高雄橋、中正橋、七賢橋、建國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與愛河沿岸景觀,讓光景藝術與城市紋理交織融合,開放式的光效動態編程,讓光點成河,和諧的夜景有了無限的變化。
本次愛河智慧光環境改造橫跨範圍廣、施工難度高,構築的光環境成果是國內首創,更以永續環保的概念,減少一次性活動的浪費,打造屬於高雄城市最具魅力的光影表情。
《 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光環境規劃設計 》
業主 | 屏東縣政府
景觀照明 | 致遠景觀顧問有限公司
建築照明 | 雄鷄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 | 久岡營造有限公司、鈺順營造工程有限公司
屏東市「勝利星村」,擁有日本時代屏東飛行場宿舍群,屏東縣政府在 2007 年 5 月 8 日公告將勝利新村、崇仁新村成功區之71 棟日式眷舍登錄為歷史建築, 2018正名為「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V.I.P Zone」,雖然當年的文化共同記憶已不復見,但新與舊並存的建築與景觀依舊可耐人尋味,同時亦是為歷史寫下新的一頁。
為打造其成為屏東新型態的生活創意產業平台,屏東縣政府逐步整建原屬勝利眷村的歷史建築,從區域特色規劃、視覺辨識系統到引入的業種,藉此由可見的建築,梳理過往的歷史故事。
為提升園區夜間整體光環境氛圍而擬訂屏東勝利星村創意生活園區光環境規劃設計之計畫;期望藉由夜間光環境營造設計展現歷史建築之美,透過光描繪夜晚輪廓並充分體現場域的歷史紋理。本計畫以勝利星村為基地範圍建置,涵蓋勝利新村以及崇仁成功區,共約6公頃,光環境內容包含歷史建築日式眷舍96戶、園區巷弄步道以及廣場周邊植栽景觀夜間照明設計規劃,期望藉由整體性的園區光環境設計規劃,不僅提升夜間環境氛圍,亦可提升夜間人流及人潮,創造園區夜經濟;而我們也將重新定義這裡的歷史價值,同時將過去與現在的美好時光演繹於此時此刻。
《 墾丁公廁-龍磐及白沙 》
業主 | 墾丁國家公園
建築設計 | 喬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國榐營造
照明設計 | 喬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喬設計有限公司
本案建築基地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分別位於龍磐公園停車場及白沙沙灘旁停車場內,兩案皆面對海岸自然環境;龍磐可遠眺太平洋、白沙則臨巴士海峽;兩者的氣候條件大致相同,環境風勢強勁、豐沛雨量;冬季迎強勁東北季風、夏季炎熱但有西南氣流帶來的水氣。
本案設計上利用遮陽設計以抵禦南台灣夏日豔陽;同時擴大公廁開口,其一路從出入口的垂直方向延伸至接近天花的水平側向,並設置小面積天窗輔助,一方面能降低熱負荷、確保內外空氣流通,避免悶熱潮濕造成的不適感與異味,另一方面則為室內帶來充足採光。遮風避雨同時引風降溫迎光。
國家公園夜間滿天星斗為國家公園景觀特色,因此考量兼顧公廁夜間自明性及內部使用的明亮安全舒適同時;亦不造成週圍光環境負荷為本案設計重點。
《 泉場_QUAN 》
業主 | 泉承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團隊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orus_StudioLab
建築設計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orus_StudioLab
建築施工 | 文華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orus_StudioLab
照明施工 | 文華營造有限公司
-泉場-不只是一個工廠,也是一處場域-
泉場位於台灣三重頂崁工業區內鄰房皆為小型工廠,如何去回應三重工業區原始的都市狀態,但又需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工廠型態?如何以台灣在地的材料重組出新的當代建築面貌?鐵皮、溫室防塵網、鐵窗、棚架 交織而出。泉場位於台灣新北市三重頂崁工業區內,為台灣常見的典型街屋,與周遭環境有著相同鐵皮加蓋、違建等生猛而不受規範的建築形式,建築外皮經歷著時光的使用痕跡,在現勘後觀察下發覺這一帶有著獨特的都市脈絡及工業區歷史痕跡,也觸發我們如何定位泉。場〪
-產業連結-
泉。場的前身是電梯輪軸零件的加工、製造工廠,傳承至第二代希望進行產業的轉型,過往的電梯產業多是代工大廠生產零件〪第二代的轉型希望能夠跳出大廠的限制,期盼串聯電梯產業的生態圈,創造有如「電梯的選物店」般,提供給客戶全客製化的電梯〪在設計規劃上將三樓的空間設定為展演、講座、展示,將電梯產業結合藝術、設計、製造等多功能性的空間展演,拓展出不同的客群及產業型態〪二樓為接待、辦公及會議空間,一樓則為新型態的倉儲及進出貨。我們希望不論是從空間或社會性的角度,皆能採取與過往不同的立場去思考建築真正的需要。
《 以馬內利 》
業主 | 苗栗長老教會
建築設計 | 一它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一它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承載著上帝的愛及弟兄姊妹們的期待 ,130年歷史的苗栗長老教會,決定做主堂內部空間的大改造。
週日的早上走進苗栗市場, 熙來攘往的人們擦肩而過,夾雜著魚販菜販的吆喝聲在擁擠而看不到盡頭的人海裡,一個不注意就會錯過坐落在市場裡的──苗栗基督長老教會就是這樣融入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建築,經過了時間的堆疊在這個土地上已成為不可取代的一部分,也將人們與歷史連結在一起。
從啞啞學語的新生兒到經歷人生淬練的銀髮族群,都是我們在這個空間計畫裡面的主角,他們在這個空間裡的使用模式也成為了我們的設計根源,舒適的安全距離與流暢動線是我們所考量的,而建築美學也須融入在改造計畫中,決定以保有原本的建築型態,在室內進行翻修與更新也將以聖經裡的經文為設計主軸。
《 城鎮之心鐵道綠廊潭心計畫 - 潭心鐵馬空橋 》
業主 | 台中市政府建設局
建築設計 |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國芳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潭心鐵馬空橋 」是內政部營建署競爭型前瞻計畫「城鎮之心」中,於台中市四項子計畫的其中一項,是潭子邁向台中市副都心的重要建設,潭心鐵馬空橋是一座自行車專用的立體跨橋,強調「穿越」而非「停留」的經驗,展現出的是動態的「速度」,而非靜態的「停滯」。設計的發想開始於一條色彩鮮明的曲線線段,抽象地描繪出前進跳躍的律動感。
建築師擷取這個彩色曲線,與結構技師一起將它發展成一個向外側傾的橋拱,作為托承橋面的主要結構。向外側傾的原因,是希望藉由側傾這個動作,將橋拱的重量與橋面版的重量做一個抵銷平衡(counter-balance),也因此在正投影平面上,橋拱與橋面版的兩條弧線,形成完美的—非對稱結構中的對稱線型。色橋拱的拱型弧線,同時形塑了一個如同「門戶」的形象。從省道台三線遠眺,橙色的橋拱宛若一道虹彩,在連結兩端的同時,也形成了進出城鎮之心的門。
空橋的興建,不僅是潭雅神自行車道系統中重要的一環,提供使用者更為安全的騎乘路徑,同時透過嶄新的空橋,創造吸引民眾前來的理由,既可以提升城市的觀光價值,又能夠倡導全民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可謂是一舉兩得的計畫。
《 東引之夜—中路照明改善計畫 》
業主 | 連江縣政府
執行團隊 | 鹹味島工作室
建築設計 | 聚落建築既有立面
照明設計 | 圖亞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東涌企業行
本計畫的位置設定在東引的中路老街,以忠誠門作為起點,經過東引天后宮廟,樓梯一路向上綿延的聚落形式,早年的中路兩側房屋的分界僅有一條水溝,也因此奠定了東引有別於馬祖各地獨特的一澳兩村形式,東引中路可以說是東引史的匯聚地點,從漁村一路經歷戰地政務到如今的現代,後因戰地政務解除以及風災的影響,居民向上層聚落移動後逐漸沒落。
漁村時期,夜空卻與東引漁夫的工作息息相關,滿天的星星亦是夜歸漁夫的方向指引,相比在城市裡的五光十色,東引的孩子甚至可以將島嶼當作觀星賞月的自然教材,夜晚對於不同時期東引居民,留下了不同的記憶。
近幾年中路街區陸續有文化資產的修整計畫,也讓許多當代有特色的建築得到修繕,街區的豐富度與歷史感也逐漸的在被重建。然而夜晚一直是安靜無聲,卻充滿故事的時節,因此,本計畫也希望透過照明的改善,導入光影美學在街區,以符合街區的氛圍與紋理,將人流導入中路街區,切身體驗夜間的氛圍,並且發生更多的對話,不僅是白天的東引有生活,夜間的東引生活也能成為在地生活劇場的一環,本次將中路街區作為改造場域,希望藉由照明的改善搭配目前現有的古蹟與房子營造,將東引的夜晚推向更深層的體驗。
《 基隆市歷史建築漁會正濱大樓 》
業主 | 基隆市文化局
建築設計 | 許伯元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逢昌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光拓彩通照明設計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大林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基隆市基隆區漁會正濱大樓,興建於日治時代,舊稱為水產館,座落於正濱漁港腹地範圍內,為鋼筋混凝土造二層樓型式,整體外觀線條簡約,表現係類現代主義樣式的風貌,外牆飾材貼附黃褐色之十三溝面磚為主,釉色多種且為避免反光,乃在表面作成凹凸摺線,約有十三道溝痕。並以細部雕琢,如線板、圓窗、女兒牆等,俱表達漁業產業之建築意象,而東側側牆留有與日治時期基隆漁市場棚架搭接之遺痕。
結合燈光表現此建築的平實、簡潔,同時彰顯出漁業產業建築的特有象徵,創造一種和漁事生活、在地居民緊密連結的親切,以光揉合未來場域新功能、邁向當代的產業建築風貌。透過照明表現建築語彙的況味,讓現代主義風格史蹟的魅力、成為民眾鏡頭裡最美的身影。
從歷史價值來看,日治時期台灣有關的漁業歷史建築並不多,且大多數已在時間無情的淘洗下毀棄或改變用途。因此點亮後的漁會正濱大樓,在漁業文化傳承和象徵上將更是別具獨特性與意義。
《 Dinergy 》
業主 | 嬰童用品集團
建築設計 | 好樣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极美室內裝修有限公司、愷泰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沃克太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廣聚燈具、詠真實業Lite-Puter
此案件為嬰童用品集團約350坪的辦公室,提供設計、行銷、管理等部門使用,並設有對客戶做產品解說或內部研討使用的產品陳列室。業主在室內設計完全定稿後委託我們,因此,我們需在原空間的規範下給予適度的照明與裝修提案。同時諮詢業主各部門使用者,規劃每區燈光的設計準則。
光的存在會改變事物的外觀並影響人腦思緒。我們欲創造一個具有“激發和增強人潛能元素”的光環境。隨著遠距辦公逐漸普及,實體辦公室必須被賦予新的價值,通過體驗其中可獲得新的刺激。
“Dinergy” 是我們的設計概念,”Di” 等於 ”Dia” 在希臘文字根有 “全面、橫跨” 之義;”-nergy” 則是 “Engery” 的字尾。因此,我們欲創造一個符合多種需求,並充滿能量的工作空間。此概念蘊含了三個要素: 一,充滿活力且舒適 (Energetic Comfort) ,照明提供適切的亮度,需呈現舒適的構圖、明暗度和對比。二,全面的功能 (Dia-Function) ,傾聽使用者需求客製化光功能,並提供高效和機能性的照明。三、平衡的和諧 (Balanced Harmony),燈光素雅不突兀,均勻和諧的光線揉合日光,讓使用者專注於工作。
《 鳴日廚房 》
業主 | 臺灣鐵路管理局
建築設計 | 柏成設計
建築施工 | 台灣車輛
照明設計 | 柏成設計
照明施工 | 台灣車輛
攝影 | 李國民
這是一個54人的移動餐廳,配備全套廚房、吧台、包廂、兩人位與四人位。我們想打造一個餐廳可以跟著台灣的美景、美食環繞著台灣,那會有多麼的興奮!透過兩年的規劃與討論,跟廚師、營運商、台鐵、施工廠商一一地討論所需要的廚房設備、餐廳結構、火車重量、電力需求等。其中最大的挑戰是我們不是買一台國外的新車,而是用70年老舊的莒光號,拯救回來,設計成今日的移動廚房。
且我們發現火車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也就是一面永遠面山,一面永遠面海,於是我們以這概念設計出一個不對稱的天花,並重新原有的燈光、空調、喇叭與動線,我們把海景的窗拉大,把山景的元素拉近我們的室內,用餐的體驗與餐盤上的食材,更貼近我們的大自然。
「除了好吃,還要好看。」火車餐廳設計最難的是因為有些地方是不動的,但在車子移動時要如何和旁邊環境連結在一起,是個挑戰,因此「鳴日廚房」的設計創舉,包括將光線的變化與周遭景物搭配,甚至映襯食物。大片的窗戶,除了便於賞景,還考量當在外面有陽光灑進來時,可以將美食、紅白酒透過光線折射,更顯美味,轉進隧道後就變成黑色鏡子,刻記時尚餐廳的印象。
《 台南竹溪月見橋 》
業主 |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
建築設計 | 文滙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唐億 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十田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飛喜特科技有限公司
攝影 | 羅慕昕
「月見橋」為竹溪流域周邊景觀改善計畫的一部份,台南市政府水利局為恢復竹溪自然樣態、保存人文自然、提供水域生態體驗之場域,於一〇四年底完成竹溪整體景觀規劃,並作為後續細部設計及工程施作的基本藍圖;陸續完成的右岸步道工程(含懸臂人行棧道及戧台步道),使行人與車輛有更明確之分流及提供安全舒適的人行空間,並加強綠化及更新護欄等安全設施,進一步營造出竹溪右岸水與綠共生的友善環境。一〇六年至一〇七年的竹溪第一期水岸園區計畫中,包含「竹溪」之污水截流、水質淨化與兩岸景觀改造,計畫同時提升竹溪流域之水質與景觀環境,形塑水岸兩側線型的綠色休閒廊道與都市生活水岸。「月見橋」夜間的燈光規劃方式,除照亮木構造的結構美學之處,也輔助周邊景觀休憩場所的使用亮度,同時兼顧美學與節能的設計。
《 南華微光 》
業主 | 屏東縣政府
建築設計 | 一起設計、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 | 瓦豆製作有限公司
設計顧問 | 和光接物環境建築設計
結構設計 | 圓剛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植栽設計 | 原生環境設計整合
維管單位 | 屏東縣政府勞動暨青年發展處
建築與照明施工 | 久騰營造有限公司
攝影 | 丰宇影像
南華微光原為屏東大武山脈下的一所農村小學,因少子化的影響,五十餘年的校園需被賦予新的生命。重新規劃後,以農業科技、熱帶植物與自然景觀等元素的置入翻轉場域,打開封閉的校園邊界,並應用植物建立鄰里連結,讓居民重新進入園區感受在地風土,不僅將校園轉型成為服務社區與高齡者的地景公園,也成為屏東地區農業數位科技化的教育創新與創業基地。
重生的園區景觀以當地常見的環境脈絡轉化成為幾何地景:連續漸變的混凝土擋土牆,順應著鳳梨田的阡陌紋理,翻摺出(大武)山脈陵線的想像;綠色草坡上種滿可食地景,草坡下的生態水池,復育了豐富的水生植物,成為民眾生態教育的場所。
水霧與微光訴說的是在地獨有的集體記憶:夜間的霧氣山嵐順著稜線上的光暈蔓延草坡而下,充溢桃花心木林,並浸潤滋養了鳳梨田。迷幻場景彷若遙望基地遠方,層疊於雲霧中的山水印象。
《 重造舊業-德旅店 》
業主 | 德旅店
建築設計 | 力口建築-力口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力口建築-力口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力口建築-力口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力口建築-力口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德旅店的前身是糧食局,也是德興米廠創辦人張德財先生的起家厝,經過第三代張家姊妹的活化後,成為竹田第一間可供住宿的空間場域。以「舊」作為概念發想的起源,將倉庫建築群重新梳理,保留舊的構造物及探索那消失的客家夥房空間。
新的外牆保留舊有木橫樑崁入磚牆的孔洞,排列有序「口」, 彷彿看見舊時山型屋頂的形狀。重新再造了51個口,讓風、光、植物能自由的通透流動,甚至提供鳥兒的休憩。透過傳統洗石子工法來呈現手作的新建築皮層,壁面小紅磚粒摸起來就如同米粒,隱喻昔日為儲藏米糧的場所。入口退縮駐留的前庭,社區活動得以延展到內部的戶外空間,中庭的薄池形塑人們入內的動線,並透過水的鏡射,引光入內,無水時可供多目的活動的微型廣場。交誼室的玻璃屋頂運用火山石堆砌達到遮陽效果,陽光透過石隙落下如同光雨。二樓以上為住宿空間。拆除透天厝的直梯,形成風的通道,炙熱的空氣透過薄池降溫後往上形成對流,創造可自然呼吸的建築。藉由風道,照射下來的自然光,串聯了各層的公共空間。
51年後,保留舊的氛圍,重新塑造新的聚落鄰里關係。讓大家族的成員們有機會再相遇於建築裡。
《 -浮撫- FUFU Art Gallery》
業主 | 新竹市立竹光國中
建築設計 | 共 序 工 事 建 築 設 計 事 務 所
照明設計 | 共 序 工 事 建 築 設 計 事 務 所
流動於虛實,輕撫於創作
與風為敵的展覽廊道,我們透過防風網進行第一層的分界,有別於日常所見的建築防風方式,透過溫室網所表現的方式,改變光線傳遞的變化性,控制風向的功能性,及模糊建築物體外景色間接符合展演藝廊之功能,使此材料在廊道上不破壞景觀與光線的同時,也不再受物理環境所影響。
光室所具備的先天條件使得在些微的人造光源輔助下,具備依照不同時間點有不同的光譜呈現在作品不同的輪廓上。暗室則是由創作者主動的控制光源變化,達成作品意境的傳達。
在防風網的催化下,風轉化成流動的空氣,在廊道之間緩緩地穿梭,透過微風,輕撫於展覽空間中的觀賞者以及各式的作品,呼應展場中光室與暗室相互關係轉化既有的型態,柔化界線賦予場域於虛實之間。
《 屏東菸葉館室內展覽光環境 》
業主 | 屏東縣政府
執行團隊 | 宜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玉騰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慶洋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丞逸企業有限公司
屏東菸葉廠興建於1936年,作為高屏地區菸葉複薰加工及輔導種植的基地,在1950年代隨著中部水災後,高屏地區的天然條件更優於中部菸葉種植區,成為台灣最大菸葉種植基地。為了增加的加工需求,屏東菸葉廠也隨之擴大興建加工區及倉庫空間,並且成為高屏地區在1970-80年代重要經濟收入來源。1987年起政府開放國外香菸進口,菸產業的競爭力開始下滑,加上國內對於菸害防制觀念的抬頭,在台灣加入WTO後,2002屏東、嘉義、及花蓮三大菸葉廠也隨之關廠。
2017年屏東縣政府將屏東菸葉廠全區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且開始爬梳其獨特的工業產業文化資產空間,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對於廠區內歷史建築及加工機具進行整修,並且以”屏菸1936文化基地"大博物館群的概念,引進多項視覺藝術展覽空間的再利用計畫,於2022年2月25日開園。其中”屏東菸葉館"為利用昔日屏東菸葉廠最主要菸葉複薰、除骨加工區,以其內部完整保留的加工機具、及配合加工需要獨特的大跨距、帶太子樓的長條形山形屋架,或者為安置巨大加壓裝箱系統所擴建高20公尺的壓榨區空間,加以展示系統的建置,帶領參觀者領略屏東菸葉廠獨特的工業產業文化資產的在地歷史。
《 屏菸1936文化基地全區景觀光環境 》
業主 | 屏東縣政府
執行團隊 | 光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竇國昌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東耘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光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光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屏東菸葉廠興建於1936年,作為高屏地區菸葉複薰加工及輔導種植的基地,在1950年代隨著中部水災後,高屏地區的天然條件更優於中部菸葉種植區,成為台灣最大菸葉種植基地。為了增加的加工需求,屏東菸葉廠也隨之擴大興建加工區及倉庫空間,並且成為高屏地區在1970-80年代重要經濟收入來源。1987年起政府開放國外香菸進口,菸產業的競爭力開始下滑,加上國內對於菸害防制觀念的抬頭,在台灣加入WTO後,2002屏東、嘉義、及花蓮三大菸葉廠也隨之關廠。
2017年屏東縣政府將屏東菸葉廠全區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且開始爬梳其獨特的工業產業文化資產空間,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對於廠區內歷史建築及加工機具進行整修,並且以”屏菸1936文化基地"大博物館群的概念,引進多項視覺藝術展覽空間的再利用計畫,於2022年2月25日開園。園區面積總計約4.5公頃,為提供參訪者一個舒適體驗,利用屏東獨有於台灣的熱帶天氣特徵,打造戶外熱帶雨林環境,並已光環境計畫,點亮歷史建築特色、並突出夜間戶外綠環境的休閒舒適性。
《 逐步光影 》
業主 |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建築設計 | 設計師不明(日本時代建築)
照明設計 | 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攝影 | 楊士宏
臺南文學家葉石濤先生曾說:「臺南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臺南除了擁有許多古蹟亦有為數不少的藝文展館,一但夜色入暮,相對於白日的喧嘩,總是顯得冷清寂寥。
自1925年建成開始,現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這棟和洋混和式的紅磚建築在這座古蹟林立的城市度過了近百年的時光,從原先的山林事務所輾轉成為現在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舉辦各種文學活動。臺南市秉持著永續發展的精神,舊物新用,讓古老的建築也能成為嶄新的觀光場所,邀請來往遊客悠閒走踏,自光影交錯間閱覽臺南的歷史痕跡。
為了讓人們入夜之後也能品味不同的景象,位於巷弄之間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前後皆有燈光環繞,能夠減少視線死角的同時,也配合周遭孔廟文化園區的氛圍,將主要燈光鋪展在典雅的紅磚牆面上,彰顯古蹟本身嫻靜懷舊的氣質,營造一處適合夜間散心的安全空間。
《 光影之間—發現自然、人文、永續的工藝 》
業主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團隊 | 楊格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照明施工 | 楊格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導入光環境設計,打造「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嶄新面貌,讓原本無圍籬式的公共藝文場域,在白天或夜裡,均提供舒適、健康的休憩環境。融入切合園區地景與人文的燈光設計,以「光」為指引,邀請民眾走入園區,漫步停留,打開感官,感覺空間中土地、建築、草木、蟲鳥等各種存在;放鬆身心,享受繁忙日常生活裡片刻的悠閒愜意。同時,也引領人們在美麗的光影之間,發現自然、人文、永續的工藝。
本計畫光環境的設計,考量了感受與功能,加強舒適照明與安全,關照人的需求,亦兼顧與自然的和諧平衡。不僅探究光與環境的適切融合,也透過自然媒材構築而成的竹工藝地景藝術為介質,轉化出更具生命、立體與層次的光影交織視覺表現,增添環境氛圍,並藉以呈現場域蘊含的文化特質,以及「綠工藝」友善環境、自然永續、以人為本等核心精神。
工藝不只是物件,其反映人類的生活方式,體現當代的美學觀點與精神追求,具有多元價值。而光環境的內涵主張—「光,不只是為了照明,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恰與工藝的本質精神相呼應,二者結合更是相得益彰。
《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 》
業主 | 新竹市政府
執行 | 新竹市政府 城市行銷處
照明設計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瓦豆製作有限公司
照明工程 | 原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好士達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 | 劉森湧
緣起與願景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於新竹市府周邊綠地、公共開放空間等九個地點進行夜間照明燈光改善,以永久性的夜晚燈光設置融入以城市歷史文化建設為涵構的步行街道系統及生態環境環繞的生活圈。透過都市節點與連續綠帶的光環境整合,提供從都市到人行尺度的連續光感知體驗,並期望透過舒適及適當的照明優化都市夜間光環境,使得以護城河串聯之周邊都市環境更加生氣蓬勃。其中包含考量古蹟建築立面特色給予適當照明,並與周遭環境和諧調整,以期創造友善城市夜間地標、提供公共景觀綠帶夜間優良光環境,及舒適的市民活動空間。
設計範圍
主要改善以下九處的燈光照明:新竹州廳、新竹市消防博物館、新竹州圖書館、新竹市美術館、新竹市影像博物館、新竹市護城河 ( 中央路-世界街 )、新竹公園入口、新竹菸酒公賣局、新竹市孔廟;次要改善新竹市府綠地與公共開放空間之燈光。
《 以光織影 - 銀都西服 》
業主 | 銀都西服
執行團隊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洪水木(水電)
台中市中區曾是台中繁華一時的都市中心,近二十年來,隨著舊市政府遷移與城鄉發展的變遷而逐漸式微。大部分的店家在時代的洪流下,逐一熄了燈,每當夜幕低垂,舊城區的夜色顯得寧靜卻也孤寂。這個街廓的老宅於民國60年代曾遭遇祝融,重建後的現代建築,少了些歷史的痕跡,但中山路與市府路的街口,是紅極一時的歌廳秀場,曾經滿街的珠寶店與服飾舶來品店更是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風華。
近年來,在民間團體與政府共同努力下,區域的復甦逐漸看到了成效。創立於1949年的「銀都西裝社」便是其一。高級手工訂製西服在六七零年代已引領風潮,「銀都」在最輝煌的年代以師承日本的專業手工洋服為政商名流打造最個人化的品味形象。第二代經營者傳承積累至今已超過70年的歷史,「銀都」儼然已是中區老店的代名詞之一。
本案以新穎的手法賦予「老店新裝」,希冀以手工縫製西服的溫度延續職人的精神,將產業故事與脈絡回饋在地鄰里及訪客。以光織影,用光喚起人們對舊城區記憶中的美好。
《 那魯灣文化聚落 》
業主 | 新竹市政府
執行團隊 | 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境衍設計
建築設計 | 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境衍設計
建築施工 | 金郁達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境衍設計
照明施工 | 金郁達營造有限公司
17公里海岸線上的光航站
新竹的17公里沿海架構上,在那魯灣街尚未出現一個好的停留點。那魯灣街是阿美族原住民居住的街道,人們晒著棉被、種植花草,小朋友在街上奔跑玩耍、大人搬出椅子於門前聊天、歌唱。
位於那魯灣街底端的基地,東側為快速道路、西邊是新竹17公里海岸線自行車道,這裡是濕地與海洋、陸地與樹林豐富紋理交會之處。透過這次文化聚落的設計,放置一處光點,讓此處成為一個航站、車站一般的集會場所。
甚麼樣的空間被稱為「集會所」?一座由木頭所搭建的屋架,還是一棵樹就足以提供人群集會空間?「集會」的狀態不應被空間的框架給限制住,定義一座集會所的時候,不一定需要明確的牆壁邊界。
這樣的集會所,提供原住民、遊客等不同使用者的角度,能以不同的觀點,在白天豔陽日照時、夜晚海面映照的月光之中,原住民的古老圖騰,以斜角光線交錯再現於這座集會所。所有文化同時出現、經驗,疊加在這座地景建築之中。
《 一平方公里天空纜線地下化、標誌共桿整併及光環境改善 》
業主 | 新竹市政府
執行團隊 | 世合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工二建築
建築施工 | 好士達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好士達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平方公里天空纜線地下化與標誌共桿整併工程>
主辦單位 | 新竹市政府
設計監造單位 | 世合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東大路道路人本環境改善工程(中央路至經國路及樹林頭公園周邊)監造服務>
主辦單位 | 新竹市政府
設計監造單位 | 世合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東大路道路人本環境改善工程(光環境改善工程)照明設備>
主辦單位 | 新竹市政府
照明設計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新竹之森及前站天空纜線地下化與標誌共桿整併計畫>
主辦單位 | 新竹市政府
設計監造單位 | 富林工程技術顧問有限公司
新竹,自淡水廳城設於竹塹,至現在的半導體科技重鎮,我們曾經重要,而後在工商發展快速的時代裡身負重任,城市的建設起飛,道路聯通,速度帶來的時間差越拉越大,層層疊疊,空間更緻密,為機械服務,擁擠且疲勞,日復一日,努力建構的城市越來越不歡迎自己,回家的天際線被電纜橫斷,緊貼路側行走時,看不清這座城的容貌。
凌亂的電桿、鐵窗與招牌,被理所當然地認知為構成台灣生猛與生命力的城市元素。而在300年歷史的新竹市老城區開始 — 透過眾多小小的改變與梳理,擺盪出城市景觀的漣漪。
街道傢俱(物件)除了一般理解的公園座椅與垃圾桶,事實上還廣泛地包含了如路燈、電箱、號誌桿、各類型的指標系統、公車亭甚至候車桿與公告欄。 這些在城市中因機能而必然存在的城市物件,乘載著多是具有強烈功能性的設備設施 — 也長年被遺忘美學設計的討論。
共桿設計除整併路名號誌、交通標誌等資訊系統,夜間照明機能的提供與滿足亦為至關重要。相較於一般道路路燈,共桿位處於道路交錯路口,其優化的照明機能與光照品質能為用路人提供更友善的道路空間,讓新竹舊城區的夜裡有更優質的城市光環境。
《 基隆希望之丘防空洞 》
業主 | 基隆市政府
建築設計 | 工二建築
建築施工 | 灃約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工二建築
照明施工 | 灃約營造有限公司
山海城串聯計畫:牽引地方特色並作扮演了地方創生的生命線
基隆港建港迄今為台灣四座國際商港中第二大港口,亦為臺北的外港及臺灣北部首要的海運樞紐 。
然而基隆中正公園因地勢高低及抵達不易等因素。近年在國人旅遊的景點選項中慢慢沒落。
在山海城串連計畫中,由舊二分局作為新設的中正公園入口設有旅客服務中心及相關設施,並由19層高的景觀電梯直達主普壇,藉由鵲橋連結可通達至壽山路。另外在信二防空洞也設計了電梯可通達至忠烈祠平台上,以步道與主普壇做連結。
基隆希望之丘(中正公園)防空洞改善計畫委託技術服務案之三處防空洞位於山海城串聯計畫範圍,山海城串連再造計畫作為上位計畫角色—景觀電梯角色是作為國際渡輪及國內旅客的地標建築;本案作為牽引地方特色並作為區域的特定生活場景及文化活化助力:扮演了地方創生的生命線拉起大大小小基隆人與庶民生活。
《 波光市集 》
業主 | 新竹市政府 產業發展處
建築設計 | 嶼山工房、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攝影 | 丰宇影像 趙宇晨
位於新竹市的南寮漁港,具豐富漁業歴史涵構及休憩觀光潛力,本新建建築做為其中鍵結漁業與觀光休憩的重要設施,除疏理機能及回應空間架構系統,更透過對話環境地景、回應氣候、順應在地營造技術,發展因地置宜而自明自由的風土建築。
建築主體是由幾何、模矩化的構築單元系統形成的巨大波浪形SRC頂棚,以及交織集成材(CLT)及型鋼構成的板狀拱弦垂直牆體構成。設計構想是透過各個機能空間量體的打散配置,降低建築高度,在其間形成各種尺度的視覺、人行穿梭及活動發生的開放空間,並以水平延展的大型頂棚及擋風牆體做整合,形成可同時抵禦新竹海濱夏季酷熱、冬季東北季風強襲的嚴苛氣候條件,以及回應港區地景的濱海建築。
市集建築體大尺度而單一的材料,以及刻意收斂精簡的細部著墨,企圖形成整體建築巨大而抽象、去物質化的奇特輕盈狀態;而大棚架下低矮均質且線性配置的攤商設施,以及單一的不鏽鋼材料與系統構件的機械語彙,則與抽象棚架主體建築形成對比和對話。
在日間,簡明大器的建築在日光下之美,不言而喻。入夜後,建築的表情在人造光需兼顧空間機能與強化建築語彙的特色需求下,成了另一個重要的課題。
《 高壓電 》
業主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團隊 | 原有機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原有機製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德佳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原有機製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丞豐光電科技
《高壓電》光雕塑為謝佑承與王中原共同合作之作品,此計畫始於2019年蕭壠國際藝術村之駐村發表、歷經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2020交幻場:戶外裝置藝術計畫」及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國際台灣光影藝術節」等呈現,本次於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籌備之「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版本為本作品最大規模之展出,並於展期結束後移地至駁二藝術特區永久設置,就地保存延續作品價值。
電作為 21 世紀生活的基礎能源,往往是隱形而不可見的。此創作計畫的初始,想像著20世紀以前,人類的眼睛如何目擊這個大自然的龐大能量——雷電,而一百年後,在電力設備成為一座城市文明最基本的基礎建設時,我們又如何看待人造光與夜晚所帶來的改變?《高壓電》以大自然中的雷電形象,回頭爬梳現代化電力百年來馴養電能的關係,呈現自然能量與人造電力之間的角力,除了直面「電」的奇觀,回看技術文明的提問與身體經驗外,此光雕塑的設置,也試圖反轉以往大型展會中「光」的節慶意涵,使觀者在進步與災厄的未明徵象之際,重新看待「光」所獨有的啟發經驗。
《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 曲梁木構造建築 》
業主 | 桃園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
建築設計 | 樂駝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位於桃園市的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地處豐富森林綠帶,建築體以樹林落葉為概念延伸,永續循環的木材為核心,以減量設計延續整體園區環境特質,給予現況地貌合宜的梳理,使新建造開放性木構景觀地標恰如其分、和諧美好的融入其中,提供給市民一個優質的藝文活動與寧靜休閒空間。
高約7米,長38.4米,寬幅達20.1米的大棚架為國內少有的木鋼混合構造建築。相較於建築在日間被過剩陽光淡化的葉形輪廓,透過細膩的照明規劃,在華燈初上後,更凸顯建築豐富的立體層次,刻畫出開放式建築長向龍骨、短向主圓拱主體構造,上下交疊的豐富建築構築之美。
本案希冀在提供市民舒適活動氛圍的同時,以適宜的照度與無眩光的環境體貼人與環境的需求,融入建築環境中柔和且靜謐的光,在夜裡更凸顯建築紋理與結構之美。
《 風乘著光 LIGHT THE WIND 》
業主 |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不無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不無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台電新竹公共藝術作品《風乘著光》(LIGHT THE WIND)由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與不無藝術團隊所操刀執行。作品以新竹傳統工藝「竹篾」及「螺鈿」做為構想,結合新竹九降風的意象,在營業處活動中心外牆形構以風為動力的燈光裝置。透過金屬片模擬竹篾風吹片動的狀態,當風吹動近500片金屬片扇頁,配合夜間的光流,有如疊疊浪色如銀的意象。公共藝術作品同時邀請民眾參與線上「點光」留下願望,藉由摩斯密碼之轉譯,將光碼吹散城市各個角落。
以「銀之浪」的意象象徵新竹之光,作品依照每日日落時間亮燈,並透過即時氣象局觀測的大氣資訊,將數值成為光流動態的力度、流向與顏色依據,轉化為不同的光帶效果。而在夜間每個整點,民眾線上參與「點光」所留下的願望轉化成光碼,並長期展示於夜晚的裝置裡。
除了擷取天氣資訊的光流與民眾集體參與的電碼外,在特殊節慶日如 :元宵節、情人節、母親節、端午節、國際不再恐同日、父親節、中元節、中秋節、平安夜與跨年等十個節日,將播放特殊節慶動畫,透過風的傳遞與光的波動,與民眾一同感受節日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