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泉場_QUAN》

業主 | 泉承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執行團隊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orus_StudioLab
建築設計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orus_StudioLab
建築施工 | 文華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共序工事建築設計事務所 Üroborus_StudioLab
照明施工 | 文華營造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泉場-不只是一個工廠,也是一處場域-
泉場位於台灣三重頂崁工業區內鄰房皆為小型工廠,如何去回應三重工業區原始的都市狀態,但又需創造出一種全新的工廠型態?如何以台灣在地的材料重組出新的當代建築面貌?鐵皮、溫室防塵網、鐵窗、棚架 交織而出。
泉場位於台灣新北市三重頂崁工業區內,為台灣常見的典型街屋,與周遭環境有著相同鐵皮加蓋、違建等生猛而不受規範的建築形式,建築外皮經歷著時光的使用痕跡,在現勘後觀察下發覺這一帶有著獨特的都市脈絡及工業區歷史痕跡,也觸發我們如何定位泉。場〪
 
 -產業連結-
泉。場的前身是電梯輪軸零件的加工、製造工廠,傳承至第二代希望進行產業的轉型,過往的電梯產業多是代工大廠生產零件〪第二代的轉型希望能夠跳出大廠的限制,期盼串聯電梯產業的生態圈,創造有如「電梯的選物店」般,提供給客戶全客製化的電梯〪在設計規劃上將三樓的空間設定為展演、講座、展示,將電梯產業結合藝術、設計、製造等多功能性的空間展演,拓展出不同的客群及產業型態〪二樓為接待、辦公及會議空間,一樓則為新型態的倉儲及進出貨。
我們希望不論是從空間或社會性的角度,皆能採取與過往不同的立場去思考建築真正的需要。

 

 

設計介紹

一樓作為新型態的倉儲及進出貨空間,在柱體上增設T-BAR燈具,提供足夠的光源,天花板的線型光線使用台灣工廠常見的層板燈,延續貫穿至空間最尾端,與地面PU材質上的搭配反射出光線的走向,讓一樓的空間更加有速度感及方向性。

 

二樓作為接待、辦公室、及會議空間,內部空間的天、地、壁使用相近色澤材質,讓空間整體一致且和諧,水泥材質的效果使空間呈現均質的個性,二樓最主要的亮點為大面積落地窗搭配地面如水面般的反射,透過立面網布過濾了外部街景的動作以及內部空間人們的行為,讓空間有著更多元的變化。

 

三樓設定為展演、講座、展示等等的多功能性的空間,旋轉的蘑菇頭在白天時照映出旋轉的動態光影,比起一、二樓提供了更多感知的狀態。

 

我們希望保留鐵皮斜屋頂的樣貌,兩側低矮往中間慢慢拉高,呼應著電梯步步高升的語彙,也希望順應著電梯的動線,打開門的瞬間,感受到的是一個寧靜、開闊的多功能藝術展演空間。

 

貫穿一至三樓的實驗性電梯,位於基地的中心,圍塑在透明的玻璃帷幕內,車箱內部沒有任何按鈕,以新的操作方式重新定義人與電梯的關係,周遭中性的色調讓電梯在空間中特別地聚焦而出。玻璃反映出空間環境,將電梯零件裸露出來,人們在光梯內上下穿梭的垂直過程,還同時達到了展示產品 /空間的效果。
 
 - 東北向立面 -
用薄透的材質輕微地隔絕著建築的內與外,創造出兩種觀看視角〪

由內往外 : 外立面的網布,解決了大落地窗的隱私性問題,佇立在大窗前,網布彷彿為都市街景鋪上一層濾鏡,一風一雨一束光都能成為一幅畫。

由外往內 : 設計上選擇帶著金屬光澤的銀灰色的蘭花網,一張純粹而抽象的面,如畫布般將周遭環境映照而出,長立面的網布也將泉場原本的立面變成如剪影般,隱約地隱身於畫布之後。順應著周遭都市的氣質,城市的氣味、聲音、加上風的吹拂、網布的浮動,時時刻刻為泉。場帶出不一樣的面貌。
 
 - 西南向立面 -
利用鐵件架構配合立面開口做出切割,垂直與水平的線條分割與一旁街道的電線桿及電線呼應著, 一張複雜而有機的面,如隱士般將周遭環境融於其中,也加強了週遭環境,錯綜複雜、生猛、隨興的都市狀態。短立面窗框的設計手法,使用金屬板拉深了窗框,藉以調節西曬的陽光,同時將窗景延伸,邀請週遭的環境進入空間,重新咀嚼屬於台灣工業區的原生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