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計畫介紹

「點亮計畫」為基金會長期推動的願景工程,點亮的示範基地遍佈全台各地。將硬體點亮與策展思維並置,著重的不僅是照明的改善,更重要的在於透過光的轉變與推廣活動的規劃、執行,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生活及地方故事產生更多火花,整體性將環境周遭的光影與人文納入計畫脈絡,以人為本,加深大眾對於光在環境中的感知。

藉由照明設計之於公共文化設施及環境的運用,協助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與營造良善的光環境;同時以光環境為核心,秉持對土地的關懷,發掘各地獨特的歷史與人文,舉辦光影藝術之推廣活動。

 

點亮淡水禮拜堂

 

夕陽西下的美麗時刻,教堂的光慢慢亮起來,也點亮了你我對環境的愛與關懷

百年前馬偕博士於淡水上岸後,為北台灣帶來深遠影響,其開墾據點「淡水禮拜堂」,則是見證了北台灣醫療、教育與信仰的發展歷史。好的光環境設計,不僅要對環境友善,更要凸顯空間的歷史及文化面貌,讓光不只有照明的功能,更能讓人與土地和環境對話。

 

2019年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選擇百年間對北台灣的宗教、醫療、教育和歷史文化影響至深的馬偕博士開墾據點:「淡水禮拜堂」進行整體照明改善;同時發掘在地歷史人文,舉辦光影藝術推廣活動,將光環境美學推廣至校園和生活中,藉由點亮一座教堂,亮起我們對人與環境的愛和關懷。

 


一座教堂與一條河的夜光

 

文 / 李依樺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總監

璀璨的夕照讓河面閃爍光芒,光線的變化為山景染上色彩萬千的樣貌,這是淡水的風光,每一眨眼都是美麗的風華。世紀以來畫家們總想將眼前的淡水景色留下,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文明的建設,人們更為這座城鎮的夜晚創造了點點亮光。

 

光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基礎,它展現文明的進程,更能點亮文化。良好的照明設計能讓場所的精神被彰顯出來,良善的光環境不僅對環境友善,更能透過照明的設計規劃,凸顯空間的歷史及文化面貌,光不只有照明的功能,更能讓人與土地和環境對話。

 

基金會長期推動「點亮計畫」光環境示範,秉持「以人為本,呼應環境」的理念,在點亮了台灣的廟宇文化、古城風華和藝文場館,走遍這座島嶼的中南部和東邊,「2019點亮計畫」來到了北台灣的淡水小鎮,將人與環境的關係做為光環境營造的核心精神。

 

1872年3月9日,馬偕博士乘船從淡水上岸,就此展開了29年在台灣的工作,創設教會、設立高等教育、開創女學堂、引進西方醫療,在此之前,西方現代的思想與科技幾乎未曾在北台灣耕耘過。馬偕的開墾讓淡水在宗教、醫療、教育、文化交流都亮起了光,也對北台灣的歷史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藉著「點亮計畫」,基金會邀請了「2018台灣光環境獎」的得獎照明設計師陳宇晃為馬偕開墾的據點「淡水禮拜堂」進行照明改善計畫,將教堂及周圍的偕醫館(馬偕醫院發源地)、路樹和植栽景觀、街燈、廣場的整體照明營造成對人和對環境更為友善的光。淡水禮拜堂今日仍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淡水教會聚會的場所,設計師宇晃除了考量人在教會環境的使用需求,也以不影響具百年歷史的教堂建物為前提,在原有燈具、電源處更改光源,或由他處投光來進行照明改善,而身為第三代基督徒的宇晃,更希望呈現從上帝而來的亮光,亮起對人與環境的愛和關懷。

 

延續馬偕精神,基金會也藉淡水點亮計畫進行教育扎根,將光環境美學推廣至校園,邀請藝術家陳敬寶、王德瑜與淡水鄧公國小合作,透過光影遊戲與藝術史的結合,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前輩藝術家作畫的場景,觀察環境中的光,紀錄光線的變化,進而製作針孔相機,理解光和成像的原理,引導學生從藝術家和科學家的角度認識光,暸解光如何改變人們看世界的方式。除了美感經驗的養成,更加深孩子對成長環境的認同,創造未來世代對美好景觀、生態、文化的視野與責任。

 

基金會也與淡水文史工作者「旅學堂」合作,邀請照明設計師陳怡彰共同主持導覽課程「光偵探:淡水的光軌跡之旅」,以淡水畫作中的美景為活動場域,藉由實地走訪,帶領淡水居民及遊客感知在地文化地景,探索並觀察環境中的光,從實際的感受與經驗,建立光環境融入生活和文化的應用。現今大眾經常容易忽視生活中的光污與光害,甚至有著愈亮就是愈好的文明迷思,除了社會普遍對光環境陌生與無感,照明設計專業在台灣也相對未被大量受到重視,基金會希望透過多元的推廣模式,鼓勵全民參與並凝聚共識、公私協力,以城市發展的永續共好精神,才能讓台灣的美麗真正亮起來。

 

淡水的燦亮夕陽落下後,夜晚來臨,城市中規劃的軸線便會隨著光影浮現出來。淡水河流沿岸的夜光是怎樣的光華?在點亮一座教堂後,希望當我們閉上眼睛,心中看見的是這座城鎮美好的亮光,這裡的光是真實、有情感的,是人和環境可以相互點亮的光。如同世紀以來畫家因為鍾情環境而將美景畫下,如今的我們也因著對眼前景物的嚮往,當天光暗去,人們會點起燈,讓夜色因著亮光也能延續它的美,期許人為創造的光不會影響我們的星空,而是能重新拾起人與環境美好的關係。


點亮淡水禮拜堂設計理念

 

文 / 陳宇晃    原碩照明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總監

 

淡水基督長老教會是於1872年成立的北台灣第一所教會,也是馬偕博士當時傳教的起點,從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淡江中學的場景、真理大學的牛津學堂、教堂路口的馬偕博士雕像......等都顯示出馬偕博士對淡水的影響,燈光設計的意義也不是把建築物打亮而已,而是如何將這段溫暖的歷史記憶重現。

 

新約聖經:「神教導我們要做地上的鹽、世上的光 」,延伸的意義內涵是「目的不在顯揚自己,而是要照亮世界,讓世界的美善顯露出來;是要照亮別人,讓別人的長處能夠顯耀出來」;馬偕博士來自加拿大,長老教會更是看重這樣的社會責任,我們很敬佩馬偕博士如此的宣教熱誠,覺得教會不僅僅是榮耀敬拜神的殿堂那種垂直關係,而是人人都像種子一樣能將上帝的愛和福音平行的散播出去,馬偕博士做到了這一點,而我們的光也希望像馬偕博士一樣,除了給人帶來希望之外,同時也溫暖慰藉了人心;整體光環境的塑造是希望“上亮下暗”的自然崇高神聖的光感,同時搭配旁邊偕醫館及周遭景觀的低尺度人的考量,道路上有月光灑下樹影的氛圍,也同時改善路燈的眩光干擾。從此,來這裡的人不再只是從遠處觀看教堂的美,而是能夠走近來感受或坐在前方的階梯廣場休憩交流,甚或感受到當時馬偕博士一生奉獻的精神和神的愛及恩典。

 

“有愛的光”及“有溫暖的光”是我們這個案子照明設計的初衷及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將這段文化歷史及馬偕博士的精神給傳承下去。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