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計畫介紹

「點亮計畫」為基金會長期推動的願景工程,點亮的示範基地遍佈全台各地。將硬體點亮與策展思維並置,著重的不僅是照明的改善,更重要的在於透過光的轉變與推廣活動的規劃、執行,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生活及地方故事產生更多火花,整體性將環境周遭的光影與人文納入計畫脈絡,以人為本,加深大眾對於光在環境中的感知。

藉由照明設計之於公共文化設施及環境的運用,協助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與營造良善的光環境;同時以光環境為核心,秉持對土地的關懷,發掘各地獨特的歷史與人文,舉辦光影藝術之推廣活動。

點亮淡水禮拜堂

在夕陽西下的魔幻時刻,弦樂四重奏在教堂前獻唱,
禮拜堂的光慢慢亮起來,也點亮了你我對環境的愛和關懷。

 

點亮淡水禮拜堂  重現北台灣百年人文軌跡

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的「點亮淡水禮拜堂」活動,當日近百人在夕陽餘暉的時刻,手持蠟燭於弦樂及美聲中迎接淡水禮拜堂的點亮;籠罩在暖光中的淡水禮拜堂,猶如一座光之教堂,重現了百年前馬偕博士的奉獻與精神。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姚政仲表示,生活中的光無所不在,並隨時影響我們觀看、體驗世界的方式;期望點亮這座在北台灣具代表性的建築物,讓更多人感受北台灣百年的人文歷史風貌。


「比月亮的光再暗一點」的光之教堂

2019年中光電基金會選擇百年間對北台灣的宗教、醫療、教育和歷史文化影響至深的馬偕博士開墾據點「淡水禮拜堂」為基地,開啟系列以「光」為主題的推廣活動。基金會邀請甫完成總統府的照明設計、同時也是「2018台灣光環境獎」的得獎照明設計師陳宇晃,改善淡水禮拜堂及其周圍的照明設計,重新點亮淡水禮拜堂。身為第三代基督徒的設計師陳宇晃說,淡水禮拜堂是當年馬偕博士傳教的起點,從淡水可見的馬偕雕像、真理大學的牛津學堂等,皆顯示馬偕對淡水深遠的影響,因此燈光設計的意義不只是把建物打亮,更重要的,是重現這段溫暖的記憶。


考量淡水禮拜堂做為古蹟建物,在照明工法上也與一般的照明不同,設計師利用原有的燈具位置做光源的更換,也透過外圍投光的方式,避免對禮拜堂造成破壞。為了表現馬偕博士宣教的精神,以及教堂神聖溫暖的氛圍,照明以「上亮下暗」的設計,呈現上帝自然崇高的光感;且整體光源是「比月亮再暗一點」的光,目的便是不希望讓人造光影響星空,展現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關係。

 

除了禮拜堂外,周邊的景觀如滬尾偕醫館、路燈等,皆有納入整體的考量,路燈加裝遮光罩,改善眩光的干擾。從此,來淡水的旅客不只是從遠處觀看教堂的美,而是能夠走近體驗,親身感受這座古老的教堂,以及馬偕博士來台開墾這段溫暖的歷史記憶。

 

點亮淡水禮拜堂活動

活動地點 | 淡水禮拜堂前廣場(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8號)
活動日期 | 2019/10/26
活動時間 | 16:00-18:00
魔幻時刻、點亮儀式
音樂演出、輕食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