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屏菸1936文化基地全區景觀光環境》

業主 | 屏東縣政府
執行團隊 | 光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竇國昌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東耘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光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光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屏東菸葉廠興建於1936年,作為高屏地區菸葉複薰加工及輔導種植的基地,在1950年代隨著中部水災後,高屏地區的天然條件更優於中部菸葉種植區,成為台灣最大菸葉種植基地。為了增加的加工需求,屏東菸葉廠也隨之擴大興建加工區及倉庫空間,並且成為高屏地區在1970-80年代重要經濟收入來源。1987年起政府開放國外香菸進口,菸產業的競爭力開始下滑,加上國內對於菸害防制觀念的抬頭,在台灣加入WTO後,2002屏東、嘉義、及花蓮三大菸葉廠也隨之關廠。
 
2017年屏東縣政府將屏東菸葉廠全區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且開始爬梳其獨特的工業產業文化資產空間,爭取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對於廠區內歷史建築及加工機具進行整修,並且以”屏菸1936文化基地"大博物館群的概念,引進多項視覺藝術展覽空間的再利用計畫,於2022年2月25日開園。園區面積總計約4.5公頃,為提供參訪者一個舒適體驗,利用屏東獨有於台灣的熱帶天氣特徵,打造戶外熱帶雨林環境,並已光環境計畫,點亮歷史建築特色、並突出夜間戶外綠環境的休閒舒適性。

 

 

設計介紹

(一)打亮歷史建築
屏菸1936文化基地,是由10棟行政及設施樓、以及9棟倉庫所組成,串聯倉庫與加工區之間,則從1960年代,以寬大的力霸型鋼、鋁桁架,搭配石棉瓦屋頂,形成包覆良好的機械行走空間,讓菸葉在加工區、以及儲存區之間搬運時,可以獲得良好的保護,在多雨的屏東地區,屬於非常重要的工業遺產特徵。
 
本次整體戶外光環境計畫主軸,在夜間將原本單調的倉庫建築,以光源勾勒出建築物的輪廓,突出歷史建築本身的建築特徵,不管是工業模組化重複運用的柱、樑、遮雨板、開窗系統;或者以細膩桁架三角形構件所呈現出來的結構系統,藉由線燈、投影燈,在夜間予以凸顯出歷史建築本身的風貌。
 
整體燈光系統皆多利用隱藏手法,於突出的屋簷內側、或者桁架系統內側隱蔽部位裝設,藉由反射或者漫設的方式,於夜間重新描繪建築物的輪廓,使其在夜空的襯托下,重新突出歷史建築本身。
 
(二)舒適的綠環境
為了營造舒適的外部休憩空間、並且良好串聯起不同的展覽空間,屏菸1936文化基地在戶外棚架廊道下方,以植栽系統,建置了一個合乎屏東熱帶特色的綠色廊道,並且在主要景觀區,也以植栽布置多樣的高、低植栽。
 
光環境計畫在植栽區則有效利用擴散光的方式,採用暖色系的戶外燈光,維持植栽景觀區的適度亮度,讓民眾於夜間活動時,能保持安全、並且延續日間植栽區的景致,感受植栽區的夜間風貌。另一方面,則控制燈光的強度,柔和的降低夜間的照度,讓植栽得以休息。
 
(三)焦點
園區的光環境計畫,除了突出歷史建築本體的輪廓燈光計畫外,大部分區域則是採用最低安全舒適需求的光照。但為了突出園區特色,同時於較空曠、無植栽地區,則採用較高亮度的燈光計畫,來塑造參訪者的目光焦點。比方入口廣場,以金葉水舞廣場、以及PT1936字樣的屏菸LOGO案名版,塑造入口廣場意象。同樣的煙囪廣場部分,則以4000W投射燈,經由煙囪煙道往上,作為鍋爐室煙囪的虛擬延伸,成為周圍地區的視覺焦點。而煙囪廣場周邊同樣有小噴泉的燈光流動、以及利用水波燈將光影打在鍋爐室牆面上,增加其豐富性。


另外如修理工廠旁過往的冷卻塔、或者複薰加工區戶外的除塵設施等,這些原有的加工生產機具,簡單的以除鏽、防鏽保護後`利用燈光的強化,使其成為夜間戶外空間的視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