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陳大宗十二鋪》

業主 | 財團法人福建省金門縣潁川堂陳氏宗親會
執行團隊 | 廣聚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廣聚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廣聚室內裝修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現代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本案陳大宗十二鋪位於金門縣金城鎮莒光路,為12棟連棟建築群,屬於金門縣後浦陳氏祠堂及周邊建物群範圍,產權為財團法人潁川堂金門縣陳氏宗親會所有,現也由財團法人潁川堂金門縣陳氏宗親會管理維護。原有連棟建物群因已興建年久而建物老舊,經所有權人財團法人潁川堂金門縣陳氏宗親會決議啟動風貌維護,已期能再現後浦街區之風華價值。該區整體風貌維護共分五期來進行,本案為第五期,由金門縣政府補助風貌維護經費,於2017年啟動本案,2019年完成審議委員會審查取得核准函,2021年完成風貌維護。

 

陳大宗十二鋪風貌維護之法源為「金門縣金城鎮後浦特色街區風貌維護輔導實施計畫」,以申請個案經公部門風貌維護獎勵補助審查委員會之審查結論為實施標準,其補助專案分為建築物本體暨立面風貌改善、活化利用相關工程及連棟規模獎勵等三項。

 

本風貌維護模式由公部門與民眾團體共同合作進行,公部門提供風貌維護獎勵補助,民眾團體申請後對建物進行風貌維護並活化使用,民眾團體透過獲得風貌維護獎勵補助,大大減少風貌維護之費用支出,提高民眾團體願意進行風貌維護之意願,公部門輔導民眾團體進行風貌維護,也達到美化街區風貌、振興街區商業活動、甚而帶動地區觀光產能的上位目標。

 

設計介紹

陳大宗十二鋪之建築格局為連棟二樓沿街店鋪式建築,一樓為店鋪使用,二樓整層共同使用,屋頂形式為平屋頂形式。

 

有關建築物本體暨立面風貌改善部份,其主要價值在於規劃單位從對周邊街區歷史的研究,對其歷史架構下之風貌形式,包括立面開口形式、數量、構成比例進行調查與分析,經過規劃單位以符合現今民眾團體使用需求、機能之考慮後進行組合操作,並找出適合之風貌形式,包括開口型式、顏色、材料、質感及整體立面構成比例,最後通過公部門風貌維護獎勵補助審查委員會的審核與核准,交付民眾團體實施風貌維護施工,實施過程由公部門監督之,實施完成後交付民眾團體管理、使用、經營、維護。

 

依循建築物本體暨立面風貌改善之價值,整體12連棟建築群之光環境設計接續以再現既有後浦街區風貌價值為主要設計精神。後浦街區自民國50年代後既為金門西半島之商業核心區域,其周邊街區皆為當時最熱鬧的商鋪與賣店,全島軍民皆至此採購民生物資,也包括最流行的服飾與物品,生活於金門的民眾們對後浦街區都有著美好的回憶,並對其能再現既有後浦街區風貌有著期待與嚮往。

 

 陳大宗十二鋪之光環境設計,分為四個系統,由上而下分別為女兒牆、窗戶、店招與店舖四個系統,分別以線型燈與投射燈之組合來實施。女兒牆下線板安裝帶狀線燈上照,使線板上酒瓶欄杆與女兒牆有著整體面狀的光表現;窗戶上安裝個別線燈下照,使個別窗戶有著單體面狀的光表現;店招下線板安裝帶狀線燈上照,及紅磚列柱底部安裝投射燈上照,使線板上店招與紅磚列柱有著整體面狀及柱體帶狀的光表現;店鋪紅磚列柱中段安裝投射燈上、下照,使店舖紅磚列柱以著上下帶狀的光表現。整體光環境之照度與色溫,呼應著周邊的宗祠、廣場、街區建築,形成一整體後浦街區的區域光展演與表現,再現後浦街區原有在金門民眾心中的那份絕妙的風貌風華價值。

 

而建築物本體暨立面風貌改善、活化利用相關工程之施工部份,其主要價值在於針對舊鋼筋混凝土建築之整體修復過程中之策略、工法、材料,包括舊鋼筋混凝土建築既有水泥面層打除、舊結構構架之結構補強、機電系統之更新、室內面層施工、室外立面風貌之施工、龍虎井修復後重啟見天、屋頂防水隔熱施工,修復過程經過反復實驗與論證,最終選擇最適當之修復方法,完成整個建築物本體暨立面風貌改善、活化利用相關工程之施工。

 

以上為參賽計畫設計介紹,論述陳大宗十二鋪之風貌維護模式價值之內容,希望以其典範供相關類型風貌維護之珍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