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光影之間—發現自然、人文、永續的工藝》
業主 |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執行團隊 | 楊格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楊格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照明施工 | 楊格室內裝修設計股份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導入光環境設計,打造「臺灣工藝文化園區」嶄新面貌,讓原本無圍籬式的公共藝文場域,在白天或夜裡,均提供舒適、健康的休憩環境。融入切合園區地景與人文的燈光設計,以「光」為指引,邀請民眾走入園區,漫步停留,打開感官,感覺空間中土地、建築、草木、蟲鳥等各種存在;放鬆身心,享受繁忙日常生活裡片刻的悠閒愜意。同時,也引領人們在美麗的光影之間,發現自然、人文、永續的工藝。
本計畫光環境的設計,考量了感受與功能,加強舒適照明與安全,關照人的需求,亦兼顧與自然的和諧平衡。不僅探究光與環境的適切融合,也透過自然媒材構築而成的竹工藝地景藝術為介質,轉化出更具生命、立體與層次的光影交織視覺表現,增添環境氛圍,並藉以呈現場域蘊含的文化特質,以及「綠工藝」友善環境、自然永續、以人為本等核心精神。
工藝不只是物件,其反映人類的生活方式,體現當代的美學觀點與精神追求,具有多元價值。而光環境的內涵主張—「光,不只是為了照明,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恰與工藝的本質精神相呼應,二者結合更是相得益彰。
設計介紹
光是生命不可缺的元素,不只是讓我們看見事物,更延伸感知,化想像為創造。本計畫設計概念以燈光科技結合工藝,創造及強化園區整體環境氛圍,以永續發展為出發,考量在地自然環境特質,融合園區中綠地、鳳凰木、紅豆樹等,烘托出具歷史性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以及承載著工藝精神的工藝地景創作。
除了夜間友善照明之環境功能,也融入工藝媒材與光影交錯表現。以「光」為媒介,串聯光影中的時空、色彩、感知與生活,傳達友善環境與人文生活美學的場域精神,演繹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的多元工藝價值,提供民眾體驗工藝與生活、建築與自然、自然與人的共存空間。
園區中最早完成的工藝文化館,為現代主義簡約風格的文化展示場域,也是臺灣工藝的精神象徵。本館由雕塑家楊英風整體規劃設計,代表天地人合一的概念,建物本身即雕塑藝術,以十字經緯交織為元素的純白色弧形柱子形成對比與平衡,表達動與靜形體上的對話。柱與柱間保持大距離穿透性,和大草坪結合,使人、建築和景觀互動時,更親近、視野更寬闊。其光環境設計,讓光從下而上及從上而下照射,視覺上巧妙地讓柱子連接在一起。玻璃窗外,又以漸層式的間接光源增加層次感。建築本身的設計美學,搭配溫厚雅致的照明,好似光從建物中漫溢而出,也象徵臺灣工藝的光明、活力與希望。
本計畫以工藝跨域結合光環境的創意表現,除了上述例子外,也以工藝媒材揉合光環境塑造整體園區氛圍。以光為媒介,拓展視覺感官與美學體驗,激盪出工藝精神更豐富的跨域想像。而園區中融入地景的工藝裝置藝術也在光影的魔法中,表露工藝與整體空間的多樣表情。比方說,以在地自然竹材構築而成的【四方盈祥瑞】、【眺】和【向大師致敬 鳳凰來儀】等作品,無破壞周遭環境基地,表示對自然的尊重,也呈現臺灣綠工藝精神。【四方盈祥瑞】以幸運草象徵的健康、榮譽、真愛、財富,祝福生活祥和美好。【眺】以先民瞭望台與今日守衛亭對應功能,站在現地眺望未來。【向大師致敬 鳳凰來儀】,如同在草地上悠然展翼之鳳凰,望向工藝文化館,表達向大師致敬之意。工藝創作在溫潤的光源映照下,竹影交錯,發散出色澤、材質、結構之美,以及特別療癒人心的能量。
本計畫旨在塑造友善環境、友善使用者,兼顧自然、人文的公共藝文場域,使到訪園區的人們,在光影之間,發現自然、人文、永續的工藝。而在工藝與光環境的結合下,整座園區彷彿一個有生命的有機體,「光」也是工藝精神的延伸,如同充滿希望的生命能量,靜靜地流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