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墾丁公廁-龍磐及白沙》
業主 | 墾丁國家公園
建築設計 | 喬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國榐營造
照明設計 | 喬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喬設計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本案建築基地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分別位於龍磐公園停車場及白沙沙灘旁停車場內,兩案皆面對海岸自然環境;龍磐可遠眺太平洋、白沙則臨巴士海峽;兩者的氣候條件大致相同,環境風勢強勁、豐沛雨量;冬季迎強勁東北季風、夏季炎熱但有西南氣流帶來的水氣。
本案設計上利用遮陽設計以抵禦南台灣夏日豔陽;同時擴大公廁開口,其一路從出入口的垂直方向延伸至接近天花的水平側向,並設置小面積天窗輔助,一方面能降低熱負荷、確保內外空氣流通,避免悶熱潮濕造成的不適感與異味,另一方面則為室內帶來充足採光。遮風避雨同時引風降溫迎光。
國家公園夜間滿天星斗為國家公園景觀特色,因此考量兼顧公廁夜間自明性及內部使用的明亮安全舒適同時;亦不造成週圍光環境負荷為本案設計重點。
設計介紹
(一)設計概念
-
在自然光及人工照明間取得平衡
-
降低建築外觀照明對環境影響同時保有識別性
-
融入周邊自然及人造光環境
(二)環境功能
-
採光天窗:日間自然光引入室內,減少照明設備需求
-
間接照明:利用內部牆面反射到天花所形成的間照亮度,搭配向內、向下的照明柔合光線結合周邊自然光線。
(三)永續發展
-
自動照明,於傍晚時才自動開啟照明設備。
-
手動照明,使用者於陰天光線不足時可手動開啟室內照明
-
牆面頂部開口及天窗引入自然光,降低人工照明量
(四)創意表現
-
龍磐公廁位於龍磐草原之中,以「岩縫」為靈感,讓公廁以水平、低矮的姿態展開,開口處則運用東方園林手法「框景」捕捉黃昏夕陽,當光線穿過濛灰建築量體,與建築內部透出的照明相暉映,猶如從珊瑚礁岩石縫中透出;若自周邊公路逐漸接近,會看見建築物時而隱沒在草原間、時而若有似無地出現在海岸邊。
-
白沙公廁背山面海,正面面對公路轉折處、背後緊鄰住宅,只要跨過公路即可抵達墾丁白沙灣,取「石粒」意象,如沙灘中兩顆白沙粒相互錯開的量體輪廓,並讓虛空間及照明光亮如水流般貫穿其中,周邊留白與現地原有樹木、轉角退縮形成緩衝地帶,降低新建物帶來的視覺衝擊,並讓公廁光照氛圍與周圍山形、合院民宅相容構築新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