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浮撫-FUFU Art Gallery-》

業主 | 新竹市立竹光國中
建築設計 | 共 序 工 事 建 築 設 計 事 務 所

照明設計 | 共 序 工 事 建 築 設 計 事 務 所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流動於虛實,輕撫於創作


與風為敵的展覽廊道,我們透過防風網進行第一層的分界,有別於日常所見的建築防風方式,透過溫室網所表現的方式,改變光線傳遞的變化性,控制風向的功能性,及模糊建築物體外景色間接符合展演藝廊之功能,使此材料在廊道上不破壞景觀與光線的同時,也不再受物理環境所影響。


光室所具備的先天條件使得在些微的人造光源輔助下,具備依照不同時間點有不同的光譜呈現在作品不同的輪廓上。暗室則是由創作者主動的控制光源變化,達成作品意境的傳達。


在防風網的催化下,風轉化成流動的空氣,在廊道之間緩緩地穿梭,透過微風,輕撫於展覽空間中的觀賞者以及各式的作品,呼應展場中光室與暗室相互關係轉化既有的型態,柔化界線賦予場域於虛實之間。

 

 

設計介紹

此案坐落於以強風聞名有著風城之稱的新竹,此案改造範圍位於新竹市竹光國中四樓走廊及公共空間平台。


因美術教室,設計教室,科技多功能教室及木工教室空間皆聚集於此走廊,讓校方將此走廊之範圍設定為學生作品展示的廊道,介入著手改造前為了抵擋四樓強風,校方將大部分走廊女兒牆上安裝不透光活動木隔板,導致原有明亮之廊道黯淡許多以及遮擋了自然的採光,讓整體空間變得較為壅塞,並不適合擺放作品展示及供學生創作。觀察到現有情況後,我們選用密度80%及60%溫室網布中間覆蓋透明防水膜與溫室骨架及軌道燈具結合,預留合適的順風口,將此結構固定於建築物體外立面,舒緩強風以及製造柔和且不遮擋視野的作品背景。


在光室及暗室兩者關係上,除了使用色系對比的方式外,也利用原始場地之特質,保留光室內大片的採光天井並以少許的人造光源做輔助,讓大片主展牆面能夠呈現一整天的光線變化,讓創作者與作品能夠與自然光源做呼應。暗室的部份則是因應暗色系的選用,凸顯與光室明顯不同的展覽類別空間,在暗室中創作者需藉由人造光源與作品作互動,呼應與光室截然不同的創作脈絡。


除了光,暗兩室的主要展演空間外,我們也將創作範圍延伸至原有的廊道,將舊有的女兒牆作包覆製造新的展示台面及創作平台,搭配防風溫室網結構上的投射燈,模糊了教室與走廊之間的界線。在廊道天花梁結構的兩側加入線性人造光源,讓學生在此空間創做時能夠不受光線不均及陰影的影響,盡情的發揮創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