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臺南市歷史城區光環境》
業主 |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執行團隊 | 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肯緒照明設計有限公司、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原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 | 楊士宏、王錫山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臺南市中西區自荷據時期發展至今,一直是古蹟與歷史遺跡最為密集的區域,然而當區域內重大文化建設逐漸完成時,在城市空間裡頭因招牌廣告物四處充斥而雜亂無章,夜間的景致也因為各種照明未經妥適的設計與管制,而無法呈現建築空間之美。因此,期望藉由光環境的營造來改善城市夜間景觀風貌、展現古蹟重點建築之特色,期以帶動各機關(構)與民間單位共同營造優質的城市環境。
本計畫初步以臺南孔廟周邊人行空間與葉石濤文學館的建築立面做為光環境改善的示範範圍,串聯近年完工啟用的臺南美術館一館與二館,一起建構臺南中西區的歷史文化園區。計畫的成效所著重的不僅是照明硬體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在於透過光的介入,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生活及地方故事產生更多火花,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展現出臺南獨特且豐富的文化底蘊,建構出令人流連忘返的臺南市人文夜間光環境。
設計介紹
臺南市歷史城區以台南孔廟為核心向四周延伸,包含國立臺灣文學館(原臺南州廳)、原臺南神社事務所、司法博物館(臺南地方法院)、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林百貨等多棟古蹟與歷史建物均包含其中,原本這個區域就已經是市民朋友與外來的旅客經常駐足的區域,即便是夜晚時分,也常能見到居民與遊客穿梭其間。
本次的夜間光環境改善示範,執行的重點在於如何產生所謂的「示範性」,針對範圍內的建築立面與戶外開放空間(葉石濤文學館),以及人行空間(臺南孔子廟周邊街廓-沿圍牆經東大成坊沿南門路、友愛街至西大成坊北端圍牆區域),「示範」的不是如何挑選燈具,不是如何打亮建築物,而是示範如何透過燈光,以尊重原處環境的在地性為前提,重塑區域夜間表情的和諧與相容,照明一種近似無感方式置入,卻創造出讓民眾有感的夜間環境氛圍。
在葉石濤文學館的照明改造中,設計著眼於以燈光明確提示出淺色基座、紅磚牆身與屋脊黑瓦元素,描繪琢磨各式拱窗、水平飾條、托架雨庇及山牆氣窗的彼此姿態,加上依附在建築北面的內庭草坪空間,以生態友善與安全導引為發想的照明手法的適度點亮,創造出一個可以遠觀也可以近賞的城市休憩空間。設計者還應用了創新可變色溫及亮度迴路的設計手法,讓古蹟以新的姿態依舊和諧的隨著城市作息,讓城市夜間表情的亮度與色溫可以隨著夜色緩慢漸變昏黃安靜,營造出如同文學家葉石濤所說,一個「適合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相較於葉石濤文學館具有豐富的建築立面表情,孔廟周邊街廓紅色圍牆外的人行道空間充滿多層次的植栽綠意,照明設計著重在利用空間既有的景觀元素來重塑夜間的視覺層次與深度,在舊的城市紋理與新的道路系統所夾擠的人行道空間,置入新的照明系統,卻是為了在環境中突顯歷史所留下的痕跡,被漫光點亮牆體的紅,被投光點亮樹木的綠,交織出讓民眾一新耳目的光景。
本次臺南市歷史城區夜間光環境改善示範計畫,對於古意盎然的中西區而言,是一個全新的嘗試,以燈光的介入嘗試為城市的更新開啟一扇全新的門扉,長久以來,夜間光環境的規劃是常被忽視的一環,許多白天美輪美奐的空間,在太陽下山後,卻無法延續宜人的景緻,實在是相當可惜,希望這個計畫可以成為一個起點,讓更多人願意相信,我們都值得擁有一個更美好的城市,一個夜間也很美好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