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東引之夜—中路照明改善計畫》

業主 | 連江縣政府
執行團隊 | 鹹味島工作室
建築設計 | 聚落建築既有立面

照明設計 | 圖亞圖創意工作室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東涌企業行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本計畫的位置設定在東引的中路老街,以忠誠門作為起點,經過東引天后宮廟,樓梯一路向上綿延的聚落形式,早年的中路兩側房屋的分界僅有一條水溝,也因此奠定了東引有別於馬祖各地獨特的一澳兩村形式,東引中路可以說是東引史的匯聚地點,從漁村一路經歷戰地政務到如今的現代,後因戰地政務解除以及風災的影響,居民向上層聚落移動後逐漸沒落。
  
漁村時期,夜空卻與東引漁夫的工作息息相關,滿天的星星亦是夜歸漁夫的方向指引,相比在城市裡的五光十色,東引的孩子甚至可以將島嶼當作觀星賞月的自然教材,夜晚對於不同時期東引居民,留下了不同的記憶。
 
近幾年中路街區陸續有文化資產的修整計畫,也讓許多當代有特色的建築得到修繕,街區的豐富度與歷史感也逐漸的在被重建。然而夜晚一直是安靜無聲,卻充滿故事的時節,因此,本計畫也希望透過照明的改善,導入光影美學在街區,以符合街區的氛圍與紋理,將人流導入中路街區,切身體驗夜間的氛圍,並且發生更多的對話,不僅是白天的東引有生活,夜間的東引生活也能成為在地生活劇場的一環,本次將中路街區作為改造場域,希望藉由照明的改善搭配目前現有的古蹟與房子營造,將東引的夜晚推向更深層的體驗。

 

 

設計介紹

本基地改善前以3盞傳統高燈為主要街區照明,次要道路則以零星高色溫之戶外鋁製壁燈為主。本計畫改善主、次要道路之燈具質感、色溫、照度、指向,自忠誠門起,至湧泉浴室為止,涵蓋整條中路老街。
 
中路街區海拔起自5M終至45M,階梯總長200M,高差地形導致較低階層設置之高燈平射較高階層行人之直視位置,行走體驗更加危險。固東引中路老街亟需參考國際暗空協會之燈具規範改善,例如目標性光源投射、色溫控制於3000K以下,以符合暗空計畫之「暗天不暗地」之核心精神。
 
本單位於2021年9月參與由內政部營建署、連江縣政府指導,連江縣政府產業發展處主辦,不完美原創工作室策劃執行之「島上好—馬祖社區規劃師」計畫,自發性改善東引鄉南澳聚落中路老街沿街燈具,於2022年3月份完工。本規劃設計為達成各面向之永續性,以四大原則為優先考量:

  1. 採購在地居民容易取得之燈具型式——示範環境氛圍營造之易達性,鼓勵一般居民共同參與環境優化 。
  2. 在地居民自主認養門前街燈電力——自己的燈自己照,街燈區段性交由鄰居認養,減短電路長度外,亦解決電力來源問題。
  3. 暗天不暗地——在維護行走安全之原則下設置照明,將星空還予東引,符合暗空公園照明精神。 
  4. 夜間色彩計畫——將照明色溫控制於3000K以下,統一夜間色彩環境氛圍。

 
本次的設計目標為成為東引鄉照明改善的示範點,由中路聚落改造出發,將溫柔照明之理念,使在地居民親身感受「照明並非亮即安全」,透過照度的調整、色溫的選擇,亦可達到居民最在意的用路安全,並且透過照明改善提升美化聚落夜間環境的加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