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點亮高雄-打造愛河智慧光環境》
業主 | 高雄市政府
執行團隊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照明設計 | 十聿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台灣昕諾飛股份有限公司、合敬企業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愛河是高雄的「生命之河」,也是城市地貌改造的重要典範。
自2000年開始,高雄奮力推動愛河水岸與夜間景觀的改造,2002年台灣燈會,讓大家看見愛河的蛻變。惟長年來缺乏光環境的整體性考量,愛河流域各座橋體的照明表現截然不同,燈光科技亟需更新,造成各區域的光環境整合度稍顯不足。
2022年台灣燈會重返高雄,這一次,透過愛河橋樑燈光色彩變化及周邊水岸光環境改造,將設計、智慧控制、燈光環境美學的概念導入城市治理,開創智慧城市的夜間美學新概念。
本案利用智慧科技的串聯,縫合了輕軌橋、高雄橋、中正橋、七賢橋、建國橋、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與愛河沿岸景觀,讓光景藝術與城市紋理交織融合,開放式的光效動態編程,讓光點成河,和諧的夜景有了無限的變化。
本次愛河智慧光環境改造橫跨範圍廣、施工難度高,構築的光環境成果是國內首創,更以永續環保的概念,減少一次性活動的浪費,打造屬於高雄城市最具魅力的光影表情。
設計介紹
2022台灣燈會重返高雄,是愛河改造的重要契機。這一次,以愛河流域作為舞台、燈光作為媒介,將設計、智慧控制、燈光環境美學的概念導入城市治理,開創智慧城市的夜間美學新概念,營造屬於在地民眾的光環境。
本次愛河智慧光環境改造橫跨範圍相當廣,包含愛河東、西沿岸總長七公里,範圍橫跨六座橋樑、碼頭港口、輕軌捷運,沿途有無數廟宇、愛河博物館群、鹽埕商圈、高雄流行音樂中心與駁二藝術特區,在如此大的範圍透過以高穩定性光纖網路串接12,000盞LED燈,順應建築、橋體及水岸的各種地貌變化,以超過128,000個控制點導入全新智慧控制系統,連動全區的橋梁與河岸燈光,施工難度相當高。
本次的智慧科技與光環境營造成果是國內目前橫跨範圍最大的案件,即時編程系統在各種展演表現上擁有多元靈活的優勢,讓愛河化身成一片城市級的大型畫布,依據日落、日出時刻精準切換亮燈時間,隨著四季交替、節慶、氣候創造漸進式的設計成果,使改造後的愛河光環境更加貼近城市,讓光景藝術與城市紋理相互融合。
愛河光環境改造與單一建築或景觀照明截然不同,須精準的將每一區的河岸、橋樑、綠帶與街景詳細調研,對於愛河、高雄港與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等不同屬性的環境場域進行整體性設計,打造符合區域性格的夜間樣貌。另外著墨於空拍機所呈現的鳥瞰與人行視角的綜合考量,創造無死角的設計面向,再透過燈光明亮度的智慧調校,無論是遠觀、還是近賞,都能達到完美的沉浸式體驗。
愛河沿岸設置近千盞景觀矮柱燈,照亮人行步道及河面;沿岸的路燈、商家也配合減光,不僅降低了整體光害,更提升了愛河的浪漫氛圍。東西兩岸的景觀樹燈,依照不同大小的樹形、高度進行配置,打亮了原本陰森的綠帶,讓樹的量體更有戲劇般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