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以光織影 - 銀都西服》

業主 | 銀都西服
執行團隊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洪水木(水電)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台中市中區曾是台中繁華一時的都市中心,近二十年來,隨著舊市政府遷移與城鄉發展的變遷而逐漸式微。大部分的店家在時代的洪流下,逐一熄了燈,每當夜幕低垂,舊城區的夜色顯得寧靜卻也孤寂。這個街廓的老宅於民國60年代曾遭遇祝融,重建後的現代建築,少了些歷史的痕跡,但中山路與市府路的街口,是紅極一時的歌廳秀場,曾經滿街的珠寶店與服飾舶來品店更是見證了一個時代的風華。
 
近年來,在民間團體與政府共同努力下,區域的復甦逐漸看到了成效。創立於1949年的「銀都西裝社」便是其一。高級手工訂製西服在六七零年代已引領風潮,「銀都」在最輝煌的年代以師承日本的專業手工洋服為政商名流打造最個人化的品味形象。第二代經營者傳承積累至今已超過70年的歷史,「銀都」儼然已是中區老店的代名詞之一。
 
本案以新穎的手法賦予「老店新裝」,希冀以手工縫製西服的溫度延續職人的精神,將產業故事與脈絡回饋在地鄰里及訪客。以光織影,用光喚起人們對舊城區記憶中的美好。

 

 

設計介紹

以織品紋理鋪陳空間的序曲,日光下,金屬網面與招牌字展現西服特有的筆挺與品味。夜晚, 柔和的燈光輕拂、穿梭於立面招牌,在虛與實的層次間,更加詮釋了西服織品紋理的細緻與典雅。
 
店內保留了原有古樸的實木桌椅,陳列架擺放工作日常使用的樣品、布匹。照明設計除展示櫥窗上方的軌道燈,室內環境有別於一般商業空間常見的形式,僅運用少量並群組化的方式配置崁燈,並搭配主工作臺上,近8尺長、造型洗鍊的古銅色鏡面金屬訂製吊燈成為機能性光照的主軸,其餘多以間接光照定義空間的質與量,恰如其分的保留空間的完整性。
 
光,讓玻璃櫥窗內陳列著陪伴老師傅一輩子的縫紉機、布剪、熨斗和古董收藏,悄悄地訴說著風華年代。樸實的實木條格柵,藏著細膩有趣的巧思,一面映襯著以西服職人生涯延伸的元素為端景,展示櫥窗的立面以可隨性插掛的實木條做西服展示用的機能吊掛架,完美兼顧格柵內外兩面的實用與美感,亦優雅洗鍊的呈現職人的深厚歷史底蘊。入口左側迎賓的壁面以打板用的木尺刻度帶入意象,木紋壁板以展示牆型態由外延伸貫穿入室,接續著天花板柔順的曲線,引導視線一路延伸入室,天花完成面刻意營造的分割線與店底的副空間以一輪高掛的明月意象做為空間流動的逗點,將細緻簡潔的現代感巧妙的與歷史交織,呈現另一種空間張力,卻又流暢地引導、串接主軸的元素。
 
創始於1949年的老店,有著歷史與職人精神的傳承,嶄新的樣貌並不需要拘泥為附新詞強說愁的老宅思維,重要的是以適宜且細膩的光讓空間物件與材質對話,詮釋手工西服歷史老店的傳承與堅持,保存手作的溫度與時代的記憶。
 
 燈光讓舊城區的夜晚,在溫暖的柔光下已重回往日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