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高壓電》
業主 |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執行團隊 | 原有機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原有機製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德佳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原有機製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丞豐光電科技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高壓電》光雕塑為謝佑承與王中原共同合作之作品,此計畫始於2019年蕭壠國際藝術村之駐村發表、歷經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2020交幻場:戶外裝置藝術計畫」及國立臺灣美術館「2021國際台灣光影藝術節」等呈現,本次於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籌備之「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版本為本作品最大規模之展出,並於展期結束後移地至駁二藝術特區永久設置,就地保存延續作品價值。
電作為 21 世紀生活的基礎能源,往往是隱形而不可見的。此創作計畫的初始,想像著20世紀以前,人類的眼睛如何目擊這個大自然的龐大能量——雷電,而一百年後,在電力設備成為一座城市文明最基本的基礎建設時,我們又如何看待人造光與夜晚所帶來的改變?《高壓電》以大自然中的雷電形象,回頭爬梳現代化電力百年來馴養電能的關係,呈現自然能量與人造電力之間的角力,除了直面「電」的奇觀,回看技術文明的提問與身體經驗外,此光雕塑的設置,也試圖反轉以往大型展會中「光」的節慶意涵,使觀者在進步與災厄的未明徵象之際,重新看待「光」所獨有的啟發經驗。
設計介紹
《高壓電》為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舉辦之「2022台灣燈會在高雄」戶外光雕塑作品,作品設置於衛武營都會公園戶外綠地草皮,待燈會展期結束後,再移地至駁二藝術特區長期展示。衛武營都會公園比鄰於國家衛武營表演藝術中心,其中壯闊的綠地景觀、湖泊造景、寬廣天際,在城市空間中保有一塊大自然的屬地,是市民每日途經、往返、休憩的日常。《高壓電》光雕塑的設置,除了呼應戶外自然的環境外,也試圖從公園中的照明條件,進一步思考燈會中臨時性公共裝置的框架:當我們凝視光的同時,究竟意味著看見什麼?光的視覺,如何連結人造與自然的歷史?作品從雷電——這個大至氣層中的靜電流,小至人造燈晶片中微小的電光,在人造技術(電流與光)與大自然的閃電(現象光)的關係裡,展現了技術文明的微觀與巨觀。
《高壓電》以鏡面鋼板及LED燈條側向發光之結構設計,除了最輕化造型所帶來的壓迫量體外,也在日間與夜間的觀看中提供了兩種視覺體驗。在白天時,主結構的鏡面鋼板反映了作品周圍自然景觀,使作品的巨大量體融合於空間之中,觀者在作品其間穿梭,能映照出周圍不同切面,呈現猶如維度交疊的錯視效果。待入夜間,鏡面鋼板的存在量體隱沒於黑暗中,剎時,由LED光軌所啟動的動態圖像,像似一道道強勁而未明的閃電,劃破了當下空間的表面,在觀者眼前呈現人造光貼合自然經驗的奇觀。
電作為 21 世紀生活的基礎能源,往往是隱形而不可見的。我們想像著在20世紀以前,人類的眼睛如何目擊這個大自然的龐大能量——雷電,而一百年後,在電力設備成為一座城市文明最基本的基礎建設時,我們又如何看待人造光與夜晚所帶來的改變?經由燈光控制系統裡其中無數竄動的微小電流,取代了大自然中人所不可匹敵的閃光,在公共空間裡提供觀者進一步向前探索、確認的凝視經驗。其中由小至大的想像,開闢了周圍空間的光影另一種閱讀與經驗的蹊徑,帶領觀者的視線穿越虛與實的支點,將大自然的空間、樹影的交疊、電光的技術,現身於文明抑或災難的徵兆之間,重新思考自然與光的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