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嘉義縣民雄鄉民雄之森計畫-民雄森林公園及景觀橋景觀改善工程》
業主 | 嘉義縣政府建設處
執行團隊 | 嘉義縣政府建設處
建築設計 |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施工 | 翔宏營造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施工 | 翔宏營造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省道臺1線,又稱縱貫公路、西部幹線,沿途經過臺灣西部14個縣市,自清領時期就為一條縱貫南北的交通要道。隨著八○年代以後工廠大量外移、科技進步,以及高速公路、大眾運輸等因素的影響,讓台一線沿線聚落明顯沒落,如今已不復昔日的繁榮。本計畫希望推動整個民雄地區的景觀風貌改造,經由整體規劃設計,改善民雄鄉內景觀不良空間,並兼具區域景觀一致性、各區景觀特色,同時提供地方居民、遊客、學生作為休閒通行之場所,提升民雄鄉生態及休憩之品質,讓台一線沿線的聚落能再度醞釀新的藍圖,重新書寫精彩故事。
民雄之森景觀橋位於嘉義縣民雄鄉,橫跨連結嘉義市與民雄鄉的主要幹道台一線,做為串連森林公園與表演藝術中心的路徑,為此區的主要交通動線。景觀跨橋以在地平埔族菱格紋圖騰轉化為造型棚架,縫合公路兩側地景,塑造民雄在地意象,並以民雄(打貓)象徵,轉化為藝術圖案點綴橋體。景觀橋具備人行道、自行車道功能,透過橋面景觀綠化,延續周圍生態綠網,於森林公園側設置景觀平台提供民眾休憩空間與全景視野,綠地及石砌牆面緩降與森林公園相連接,使景觀地景相互融合。
設計介紹
民雄之森景觀橋為自行車結合人行及景觀之陸橋,亦為嘉義縣內第一座公共藝術景觀陸橋,橋體總長約225M,利用圓弧曲線回應周遭表演藝術中心圓弧廣場,整體結構設計利用橋體斷面V型鋼骨構造箱型樑,以形抗結構設計創造大跨距空間,減少落柱並以鋁複合板包覆橋梁,呈現整體簡約美感。
橋上棚架其形式以平埔族織品圖騰菱格紋作為概念發想,菱格紋圖騰展開如同飛行翼般,轉化為橋梁懸挑棚架造型,展現結構輕盈感,並融入在地民雄舊地名『打貓』概念,將貓的概念融入整體橋設計當中,設有貓繞橋墩、貓掌草坡...等景觀橋體結合在地文化。橋體下方燈源為省道台一線上路口處提供夜間明亮照明,提升道路交通與都市空間行走的安全性,線型燈源展現橋梁曲線與鋼骨結構之美,也作為橋梁空間的視覺引導,提供民眾明確步道行走路徑辨識。
於景觀環境中導入圍格板,並整合水保設施,有效穩固土壤提升保水,景觀橋設計高度與周圍樹林高度相近,並保留原有植栽及設置景觀植栽槽與棚架,可延續生態路徑,提供蟲鳥飛行休憩空間,串連生態綠網。橋梁有效串連因台一線而阻斷的森林公園與表演藝術中心,跨橋以坡道與表演藝術中心正門入口連結,讓民眾步行或騎乘自行車前往森林公園,提供在體驗藝文後享受大自然的機會。藝術中心的表演活動未來也可規劃與公園自然景致做結合,如森林劇場、音樂會…等,讓活動從室內延伸至戶外,創造更多元的藝文體驗活動。跨橋上提供社區及當地民眾休憩平台空間與街道家具、搭配夜間照明,使其成為南臺灣民眾夏日涼爽夜晚的遊憩場所,也可規畫搭配夜間藝文活動,提升居民對於公園及藝術中心之城市印象。橋梁除了提供空間上串聯的角色、也提供了整個場域更多元且豐富的使用模式,並在夜晚點亮了台一線,成為公路上的新地標。此設計作為一觸發活動的媒介,建構新的都市地景,並且深根於當地的文化意識,以利永續的城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