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風乘著光 LIGHT THE WIND》

業主 |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不無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不無藝術製作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台電新竹公共藝術作品《風乘著光》(LIGHT THE WIND)由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與不無藝術團隊所操刀執行。作品以新竹傳統工藝「竹篾」及「螺鈿」做為構想,結合新竹九降風的意象,在營業處活動中心外牆形構以風為動力的燈光裝置。透過金屬片模擬竹篾風吹片動的狀態,當風吹動近500片金屬片扇頁,配合夜間的光流,有如疊疊浪色如銀的意象。公共藝術作品同時邀請民眾參與線上「點光」留下願望,藉由摩斯密碼之轉譯,將光碼吹散城市各個角落。
 
以「銀之浪」的意象象徵新竹之光,作品依照每日日落時間亮燈,並透過即時氣象局觀測的大氣資訊,將數值成為光流動態的力度、流向與顏色依據,轉化為不同的光帶效果。而在夜間每個整點,民眾線上參與「點光」所留下的願望轉化成光碼,並長期展示於夜晚的裝置裡。
 
除了擷取天氣資訊的光流與民眾集體參與的電碼外,在特殊節慶日如 :元宵節、情人節、母親節、端午節、國際不再恐同日、父親節、中元節、中秋節、平安夜與跨年等十個節日,將播放特殊節慶動畫,透過風的傳遞與光的波動,與民眾一同感受節日氣氛。

 

 

設計介紹

台電新竹公共藝術作品《風乘著光》以舊時新竹人常用的「竹篾」做為構想,結合科技與九降風的意象,在建築外體形構一個以風為動力的立面裝置。在外牆外以金屬片模擬舊時以竹子用劈刀劈剖其外皮成長薄片狀,用以做編織用的竹篾,風吹則片動,白天層層疊疊擬如銀之浪色。
 
而夜晚透過程式控制燈光,以像素概念構成流動、帶狀、高彩的抽像畫面。當風吹動或金屬片靜止時,民眾不論從何種角度,都能夠看見透過金屬片兩側的光效與動態影像。本作品的數據使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即時天氣資訊,截取當地之大氣數據 (氣溫、濕度、風向、風速等), 將所取得資訊連結傳送到多媒體主機,產生表現該資料之視覺化即時影像、並使用通用控制通信協定來驅動 LED 裝置的亮度及顏色。
 
《風乘著光》民眾參與計畫邀請群眾一同平視這道閃爍的光。民眾於活動網站問卷作答中,重返許一個願的心情。我們以摩斯密碼與博多密碼為基礎,同時參考顏色編寫為代碼,並用點陣圖展現視覺空間語法。作品以此技術與效果,將觀眾許下的願望轉化成光碼展示,觀眾亦可將其下載留念。 《風乘著光》台電新竹公共藝術計劃邀請民眾於線上問卷為作品“點光”,願望將轉為光碼,長期點亮營業處外的夜晚。
 
本作品以金屬板做為竹篾與銀之浪的意象。考量最佳的風動效果,將金屬板軸心傾斜 5 度角,板面並於 +-47 度的範圍內轉動。無風之下板面維持垂直朝外,當風吹動時則隨風而轉動,風停時則又隨重力回到垂直朝外的角度。 將 LED 線燈安裝在金屬板燈槽中,透過大氣資訊將數值轉化成影像,數值成為影像的動態力度、流向、顏色的改變依據,讓風變得可視化。 本作品設置位置為兩層樓水泥建物,長 3,300 公分,寬 1,457 公分,高 948 公分, 建築整修工程以仿石塗料噴塗於外觀。作品安裝於建築外立面牆上,配合夜間城市景致與市民生活作息,本作品以下燈光模式 : 

  1. 一般天氣模式 : 在風的視覺表現上,將偵測風力 ( 向 ) 資訊,將其轉化為光的明滅和流動,讓風變得可視化。同時搭配溫度 ∕ 濕度 ∕ 雨量三種資訊,讓每天風的話語都有些微不同的表情。
  2. 整點電碼模式(夜間每一整點持續時間五分鐘) : 民眾於活動參與問卷中作答,重返許一個願的心情。我們以摩斯密碼與博多密碼為基礎,將觀眾完成的願望轉化成光碼展示,並出現在未來作品完成後的夜間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