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崙坪文化地景園區 - 曲梁木構造建築》
業主 | 桃園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
建築設計 | 樂駝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位於桃園市的崙坪文化地景園區,地處豐富森林綠帶,建築體以樹林落葉為概念延伸,永續循環的木材為核心,以減量設計延續整體園區環境特質,給予現況地貌合宜的梳理,使新建造開放性木構景觀地標恰如其分、和諧美好的融入其中,提供給市民一個優質的藝文活動與寧靜休閒空間。
高約7米,長38.4米,寬幅達20.1米的大棚架為國內少有的木鋼混合構造建築。相較於建築在日間被過剩陽光淡化的葉形輪廓,透過細膩的照明規劃,在華燈初上後,更凸顯建築豐富的立體層次,刻畫出開放式建築長向龍骨、短向主圓拱主體構造,上下交疊的豐富建築構築之美。
本案希冀在提供市民舒適活動氛圍的同時,以適宜的照度與無眩光的環境體貼人與環境的需求,融入建築環境中柔和且靜謐的光,在夜裡更凸顯建築紋理與結構之美。
設計介紹
照明設計以「點光源」與「線光源」回應建築體簡潔且純粹的材料元素與相互交織的建築語彙。以「點光源」投射之光順著建築線型元素扶搖直上,宛如在建築體上輕拂著一抹光亮;以「線光源」散發之光沿著帶狀光體自身散射,對應著建築的面體與層層結構間搭接的關係,形成明與暗的層次。光影交織之間,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一氣呵成的整座建築體僅有三處落地的支撐點,其為結構兩側葉緣以及尾部葉柄與地面相連的基座,三處皆採用地崁式窄光投角投光燈,設置於如葉緣兩側建築體各七根木樑前端,藉此光照來梳顯木構;自地面斜向上投射,光藉建築結構體的線條傳遞而上,除強化整體建築體扎根沉穩之感並立體化建築底部落地的垂直與橫向線條,同時亦提供了座椅區的基礎環境光照。
由於燈具投光方向與座椅相近,燈具的眩光控制在此對環境品質至關重要。為了避免光照直衝樑前休憩座椅區,導致接近者感到不適,每一燈具設置點均透過現場打樣測試驗證光源設置位置及投射角度,並安裝防眩蜂巢狀遮光片降低光害。
配合建築本身的木桁結構,橫向以鋁擠線型燈具安置隱於葉脈兩側橫樑上方,自內向上投照,光照渲染建築穹頂,依順著脈絡立體化整個葉形,將建築內部拱型曲度與紋理的壯美演繹的更完全。兩排向下投射的壁式固定筒燈,退縮隱身安設於貫穿整個建築的兩條曲樑中肋間,透過精準的照明計算,提供空間內夜間活動的安全性與舒適的基本照度需求。
光環境的構築在夜裡與日間形成截然不同的氛圍,金屬材質的外殼在日照下顯得生氣盎然,殼內木構的大棚架下,在日間是園區內巨大的遮陽避雨的好場所;在夜裡,蘊含於外部皮層與結構體之間內顯的燈光讓建築的特色更為彰顯,日與夜不同的表情豐富了光與環境的對話,讓建築有了情感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