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參與介紹
受到1990年日本東京「照明偵探團」影響,由專業的燈光設計師帶領大眾走入戶外,觀察並記錄城市的光環境與使用者行為,後將研究成果廣為發表,推展至亞洲及歐美國家,成為全球環境規劃的參考依據。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1年起將此理念深根台灣,遍及台北、新竹、嘉義、花蓮、屏東等地,歷經多年耕耘,系列活動遍及全台。鼓勵民眾成為對生活周遭的「光環境」更具感知與認知的「光偵探」們。
聽見鼓聲聽見光
光 和美的事物一樣,
自己先感受到了,才能傳遞出去。
今夜,一步一腳印,一同上山‧攬月,
體驗黑暗中光明的美;感受自然光影脈動,
尋寶似的, 尋覓路徑中發生的驚喜故事,看見心中不一樣的光亮,
放下塵心,一起聽見 鼓聲! 聽見光!
優人神鼓藝術總監 劉若瑀
「因為找光,看到山更美的地方,透過科技,自然更有力量」
光影大師 林克華
「有多久沒有看著滿天星斗 有多久沒有看到點點螢火
身邊有多少未查覺的光影斑斕 光在隨處,光在隨意,光在心裡」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這次【感光。優】透過專業團隊的創意與製作,將山林重新妝點為大型光影環境劇場,我們希望引領人們回歸自然,感受到月光、樹影、鼓聲、空間與光的多元面貌,或許能夠刺激大家重新思考光的本質,光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
藝術總監/導演 劉若瑀
音樂總監/作曲/編舞 黃誌群
空間暨視覺設計 林克華
創意竹編藝術家 徐暋盛
影像設計/製作 王奕盛
燈桶裝置設計 陳逸帆
2011年9月,在中秋節—這個與光最有關係的傳統節日前後,中光電基金會與優人神鼓在木柵老泉山上,透過跨媒介力量的結合,改變以往的表演型態,讓1600名觀眾走入山林,打開感官、從心體驗光影脈動。
「看見鼓聲,聽見光」是基金會透過這場光影體驗,意圖傳達的訊號──「打開」習慣聽聞的方式,提升身體對光感知的敏感度。「路線」成了舞台的一部分,從山下到山上都是戲。踏入山林的那刻起,觀眾同時也成為舞台上的主角,走過傳統幽微火把的山路,穿過結合投影、光纖、竹編的隧道,這不只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場光、人、自然與科技互動的山林劇場體驗,沿途10個禪宗典故的演出也是10段不同光影體會。
好的科技,可以讓山更有力量。在重新塑造的山林環境劇場中,把人為的光藏在山裡、讓「自然」自然浮現是演出的目標。對表演團體而言,「光」過去往往只是為了突顯演出而存在,但在《感光。優》,光影的設計是穿引之針線,是為讓參與者感受「山的光」而設計,是連結人和山不可或缺的要角。一場山裡的演出需要多少光,隨著團隊對光影的敏感度,每場演出後的重新聚焦檢討,讓4場演出使用的燈光配合山景,一天比一天少。不僅是讓優人(表演者)和觀眾重新以全新的眼光認識這座山和演出中的光,黑夜中「光」在沉靜山形及樹林的力量,改變了所有參與者對光與演出的感知。
中光電基金會以共同籌劃的方式影響專業合作夥伴,將基金會對光的理念和態度,透過各種專業媒介傳播出去,從用光到感光,基金會藉由打造整合推廣平台,引燃更多光的力量,提升大眾光的意識、美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