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參與介紹

受到1990年日本東京「照明偵探團」影響,由專業的燈光設計師帶領大眾走入戶外,觀察並記錄城市的光環境與使用者行為,後將研究成果廣為發表,推展至亞洲及歐美國家,成為全球環境規劃的參考依據。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1年起將此理念深根台灣,遍及台北、新竹、嘉義、花蓮、屏東等地,歷經多年耕耘,系列活動遍及全台。鼓勵民眾成為對生活周遭的「光環境」更具感知與認知的「光偵探」們。

用影子描繪光線的輪廓

設計師必須理解如何用關鍵的元素,將字體背後要說的故事「意在眼外」地呈現出來。

 

基金會邀請平面設計師陳璿安為「尋光探影-挖掘在地故事的光偵探行動」專題,設計標準字與接下來系列活動的視覺。人稱安陳的他,小時候聽流行音樂被專輯封面吸引,決定踏上設計這條路。提起早期設計界的環境、受到哪些前輩作品的啟發,看似靦腆不語的他也滔滔不絕地說起一個個曾與他生命交會的大師作品,而如今在劇場、電影、電視與藝術展演等領域都可以看見安陳的創作,安陳的作品也走入了我們的生活裡。

 

所有設計之中他自認最能發揮的是字體設計,自小的書法訓練讓他對字體筆畫間的平衡特別敏銳。安陳說,標準字的有趣之處在於,當我們觀看設計師所設計的標準字時,看見的不僅是字本身的意義,也同時在「閱讀」設計背後更深一層的涵意。設計師必須理解如何用關鍵的元素,將字體背後要說的故事「意在眼外」地呈現出來。

 

大家總是會好奇地問創作者:靈感來自哪裡,那個靈光乍現的瞬間是怎麼產生的?安陳說,他的創作靈感建立在對於每個案例充分的資料研究以及平時養成習慣一直在做的功課。

 

這次邀請安陳先就「尋光探影:挖掘在地故事的光偵探行動」《旗津篇》進行主視覺設計,溝通過程中,基金會夥伴向安陳提出了「光」的元素的重要性,關於如何在平面設計的視覺中呈現「光」,「光」透過設計能被傳達出怎麼樣不同於文字描述的意涵來。安陳說,當面對這個挑戰時,他一開始所想到的都是要怎麼呈現「光」,因而陷入膠著,因為太過具象的光束或是光線都有可能破壞那「意在言外」的氣氛。後來透過基金會提供的文字與照片,再進一步的思考到,有光就有影,用影子描繪光線的輪廓,用藏在想當然耳的符碼下的物件細節呈現真實,或許反而更能接近心中深藏的理想形貌。

 

這次率先亮相的是「尋光探影」計畫的標準字與旗津篇的主視覺。每次與視覺創作者在溝通的時候,總是很期待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會提出的對於光影的看法。從小在台南長大的安陳說,小時候很喜歡夜間在住家附近散步,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暗暗的街道上跟家人晃著晃著,突然看見路燈打在牆壁映照出壁虎與飛蟲的影子。小編也有對於這個畫面的既視感,路燈的光束在濕熱而幽謐的秘境中好似霧氣瀰漫開來,蟲影飛舞交錯著洗石子牆面斑駁的裂縫,隱隱得陷落,振翅又再起,已經被水泥隔絕山林的我們好似又回到存在島民DNA中亞熱帶叢林的場景。

 

安陳對光的想像來自影子,影子的概念也在旗津篇的視覺設計中展現,用大量色塊表現明暗與光影,喧鬧的色彩架空所在地的時空背景又喚起你我對於現世最寫實的記憶,街屋的倒影出現了原本應該停泊在港口邊的軍艦;坐在巷弄間塑膠椅上的居民是旗津大陳社區的標配,我們路過他們的生活,在捕捉浮光掠影的同時,也嘗試記錄著共同體驗的生命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