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參與介紹

受到1990年日本東京「照明偵探團」影響,由專業的燈光設計師帶領大眾走入戶外,觀察並記錄城市的光環境與使用者行為,後將研究成果廣為發表,推展至亞洲及歐美國家,成為全球環境規劃的參考依據。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1年起將此理念深根台灣,遍及台北、新竹、嘉義、花蓮、屏東等地,歷經多年耕耘,系列活動遍及全台。鼓勵民眾成為對生活周遭的「光環境」更具感知與認知的「光偵探」們。

 

歷史與光一樣,在每分每秒不同時刻不同地點都是過去

我一直很喜歡穿梭在舊城區,傳統百業與新創事業用光的邏輯會呈現明顯的差異,在東門市場可以看到不同產業不同年代的創業者對光的不同詮釋。

 

文/瓦豆製作創意總監 江佶洋  圖/ Mola

老實說,我是搬到新竹定居才真的認識風城。上網搜尋全國最難玩最難吃的縣市,新竹總在前三名徘徊,可是當深入閱讀新竹的歷史風貌;當親身踏訪竹塹舊城的老屋小巷,你會發現我們真的不夠理解新竹。我們忽略腳下這塊土地如同我們漠視光在生活中的影響─光跟歷史,都是現實世界裡最容易被忽略的! 新竹光偵探最具挑戰的議題,不僅要讓人聽聞竹塹曾有的故事,還要讓光這個抽象媒材成為一種可閱讀的心理感受─那才是光在這座城市的夜晚最有價值的功能,也是每個光偵探不容錯過的蛛絲馬跡。

 

導覽路線從州廳開始,沿途觀察消防博物館、新竹一信、舊城再生基地、中央路九連棟、第一街,最後穿越東門市場在影像博物館進行光影工作坊。出發前我要再次強調;我在乎的是光本身及為甚麼要有光。選擇影博館前廣場做為實驗的場地,其實有個象徵意義。電影一般說是法國人盧米埃兄弟發明的,而盧米埃Lumière正是法文中的光。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來看看魯米爺在新竹是如何表現的。

 

 

新竹州廳是全國唯一在古蹟裡辦公的市政府,大廳羅馬柱及兩側廂廊都有壁燈。壁燈提供了照明的另一種表現與空間中的節奏感。值得思考的是:大廳修復後的主燈沒有吻合建築空間,也沒有象徵為市民服務的空間應有的氣度與格局;外牆夜照刺眼並與室內照明衝突實為可惜之處。

 

 

接著我們走向如今是消防博物館的日治時期消防鐘樓。這裡曾經是新竹最高的建築物,如今卻隱身在夜色中,沒有人知道他的過去與重要性。回頭望向州廳燈火通明再瞧瞧漆黑的消防鐘樓,總覺得城市裡的照明似乎少了點甚麼。也許是象徵;也許是焦點;也許是故事。

 

 

再往前一點點我們會看到新竹第一信用合作社,如果把招牌燈箱拆掉,騎樓下掛上溫暖的黃光,無疑新竹信用組合會成為我心目中夜晚的第一名。建築立面鑲嵌字兩旁幽靜的兩盞壁燈,恰如其分地畫龍點睛,不愧是搞金融的,怕太顯眼招惹目光吧 (但一旁招牌燈箱怎麼解釋) ?! 信用組合的建築立面頗多細節,為了讓大家在夜色中看得更清楚,我建議大家舉手遮掉路燈刺眼的光源。對!不要懷疑!我們並不是打上一盞探照燈而是把光線遮掉才能看清楚細節,這證明城市的夜晚紊亂的光線並沒有幫助人們看得更清楚反而讓我們喪失更多樂趣。

 

 

走到大同108舊城再生基地時不禁令人錯愕!在舊城區竟然出現一座「光明璀璨」的建築,光線赤裸粗魯地在立面上任意攀爬,室外燈火通明室內卻是一片漆黑。究竟光是服務人還是為了亮而亮? 一棟建築的營運內容及活動其中的人才是靈魂,不是嗎?

 

 

我一直很喜歡穿梭在舊城區,傳統百業與新創事業用光的邏輯會呈現明顯的差異,在東門市場可以看到不同產業不同年代的創業者對光的不同詮釋。台灣很長一段時間被鎢絲燈泡與日光燈管與由上而下的照明限制了對空間的想像。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老店舖就那麼幾盞燈管或燈泡,在夜裡看來昏暗不明,卻能屹立百年:新創事業燈光美氣氛佳,但過不了三個月考驗期的大有人在。甚麼是美? 甚麼是所謂的好? 誰來界定這一切?

 

 

燈光設計課有一道題目:任選一張最喜歡的照片,在實驗劇場中模擬出照片中的光景。這題不僅是模擬更是觀察、分析與解構的考驗。當我們討論光的同時,其實我們探究的是影子。根據影子與主體的關係來分析光源的位置與角度是這道題目最有趣的部份,還會參雜著許多主觀意識的認定,也就是心裡感知的部份。光偵探從文史的角度會是很好的切入點,畢竟歷史與光一樣,在每分每秒不同時刻不同地點都是過去! 從光源投射一段距離到被照物阻斷產生影子這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經過的概念,光與時間都是不斷往前的!

 

 

從沿途的導覽到最後工作坊的實驗,我們不斷聽到屬於風城的過往,眼睛流覽著魯米爺在竹塹的軌跡。其實我們要的是更多的思考與更多的討論,我們總是在點亮,卻避談能源匱乏且沒有替代能源的事實;我們總是害怕黑暗,卻忘了夜晚就該與黑暗和平共處。

 

 

雖然我一再強調光沒有標準答案,前提是不能沒有思想:光的目的為何? 為誰而亮? 要知道路燈沒有錯、LED燈也不會錯,犯錯的永遠是使用者。文化從來就不是刻意為之;改變也不會是由上而下一蹴可幾。用心把生活的細節照顧好,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裡的光影創作者。生活與文化會影響一座城市光的表現,而我們不過抽絲剝繭,讓光不僅僅只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