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介紹
基金會以持續、廣泛且具深度的方式,長期自不同面向進行光影文化的推廣活動。多年來,透過點亮計畫及相關大眾參與活動,一方面整合產、官、學界及民眾,積極促成城市文化地標的點亮實踐及推廣活動;另一方面致力於尋求及培養更多感光種子,於2015年起正式連結台灣的正規教育體系,深入國中小校園內,結合各方師資共同規劃光環境藝術教育課程,希冀透過「光」的教育紮根,匯聚出更深刻、長遠的永續能量。
由下而上的美感、公民教育
2016年,基金會與恆春國小師生合作,進行教師培力活動,以及感光教案的研發。
以恆春國小普通班為對象,從光影藝術認識到體驗創作,引導孩子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促進孩子美感及公民教育養成。而教案研發團隊,則由17位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共同參與。實施過程中,由藝術教育專業者隨堂進行教材評估,並於課程計畫結束與老師討論、修正,未來可推展至其他教學現場使用。
- 適用對象:恆春國小四-六年級,包含分校共計 17 班,388 位學生
- 課程規劃:每班實施 3 堂課,共計 51 堂課
- 課程內容:介紹賞析光影藝術 (美感教育)、探索觀察環境中的光影 (環境教育)、討論思考生活中的光環境 (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恆春孩子對古城是無感的,透過打光,引導他們跟自己生活的環境產生連結,去思考、解決西門門洞窄的交通問題,讓公民的種子在心裏慢慢發芽。—陳佩樺 恆春國小五年級老師
【美感教育】赤子之心的學生,透過感官體驗生活,比大人們的預期來得精彩,出乎意料的樂在其中,玩得很開心。孩子們對於感光,和感受呼吸是一樣的。—恆春國小四年級老師
光與情緒的連結,表達力的練習,公民意識與生活的關係,沒有標準答案的引導學習,老師的收穫遠遠大於一開始的焦慮與阻力。—恆春國小六年級老師
孩子怎麼會那麼棒?當老師放手,讓孩子們去操作,他們在驚嘆聲中探索學習,解決問題,是非常特別的學習經驗。是否是我們太少開發他們的潛能?—恆春國小五年級老師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