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南海書院》
業主 |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執行團隊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利群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 | 沁弦築影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施工 | 富益昌智能整合股份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位於臺北市中正區,為國內唯一以藝術教育為發展任務的國立機構。其建築本體前身為建功神社,落成於臺灣日治時期的1928年,係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薰的作品。1954年,教育部在此籌建一系列文教設施,統稱為南海學園。位於建功神社原址之現有建築於1955年改建為國立中央圖書館總館,由利群建築師事務所的陳濯、李寶鐸設計,為南海學園時期最早落成之建築物。1986年國立中央圖書館遷址,原建築物便移交給國立教育資料館,於2011年無償移撥藝教館。2013年以「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之名列為歷史建築。
藝術教育館與中央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科學教育館、教育資料館等會聚成南海學園,形塑如美國華盛頓特區博物館群之融合人文、藝術、科學的全人教育園區。期望透過適當的照明規劃,優化整體「光環境」,突顯建築物文資價值、風格特色及空間視覺層次。
設計介紹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為了突顯建築物歷史悠久的文資價值、風格特色及量體層次,提供民眾舒適絕佳的觀展體驗,照明設計以光線勾勒空間輪廓,藉由更細膩的鋪陳、豐富了室內展場及戶外園區的日間與夜間表情,提升藝教館周圍光環境的質感。
入口前的神橋、周邊步道,以及漢、和、西洋混合建築樣式的建築立面,是整體景觀之門面,也是夜間的視覺焦點。藉由光環境聚焦於中式建築細節,水面倒影結合建築窗櫺立面的內透光效果,使園區由外而內連成一氣,塑造優雅而靜謐的氛圍。漫步橋上,可體驗逐光踏影的趣味;漫遊池畔樹木步道,可欣賞湖水映照至神橋的光影之美。
藝教館內,極具歷史意義的第一展覽廳,其中庭為一挑高10餘米的空間,中心頂層穹頂開窗引進自然光照,使第一展覽廳的建築細部特色隨著日光分秒的變化映現豐富的表情。照明設計概念在此空間以自然光照為主,人工光源為輔,藉燈光控制的設定依時序使人工光(雙色溫LED燈具)的色溫隨著日升至正午到日落有著節律變化,同時亦補足空間因天候影響而不足之照明需求。
第三展覽廳的展牆與空間,利用間接照明呈現不同明度的配色,同時輔以特殊光學的線性投光手法營造展覽廳的空間特色,並可搭配合不同屬性的展覽需求,以模組式的開關做彈性切換。
整體照明以提供舒適觀展環境為主軸,同時亦藉適宜的燈光彰顯空間特色,讓訪客在歷史建築中隨光遊園,體驗感官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