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思映之間》
業主 | 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執行團隊 | 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施工 | 春原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設計 | Daniel Buren
照明施工 | 原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法國藝術家Daniel Buren以他慣用的8.7公分條紋的藝術語彙,搭配9種色彩的板材,再加上月台15種顏色的彩虹列柱,打造專屬於捷運環狀線板橋站的公共藝術作品。
藝術家仔細分析乘客的需求和行為模式,將全站視為一件整體作品來進行創作,他關注如何在高流動性的複雜空間中,透過作品的引導設計,使旅客快速抵達不同的目的地,同時感受到本站的藝術氛圍。
運用高明度、高彩度、高對比的色彩組合,營造強烈的視覺效果,在看似多彩、多元的圖案變化中,又可感受到空間中充滿愉悅的和諧性與秩序感。簡單的幾何圖形在藝術家的理性組合下,作品呈現了多層次的變化,再以色彩對比、鏡射反映的手法,創造空間內與外的穿透感,交相呼應,牽引出本站《思映之間》的作品理念與特色。
設計介紹
Daniel Buren將站體視為一件作品,整合車站周圍環境及元素,並將人行動線、以及時間的概念融入其中,隨著在不同空間的移動,旅客置身於時光流影、色彩變化中,作品與人行動線結合的創作巧思,呈現在室內樓梯通道內,從牆面到屋頂天花板,黑白與彩色的圖案鏡射相映的設計,旅客在上下樓梯時,所對應的正是一邊黑白、一邊多彩的視覺空間;再到月台層的彩虹般月台柱、以及橫跨車站上方兩道LED燈帶,都讓乘客在進出車廂時,感受到七彩流光閃爍,像是送別他們的離去、或是歡迎他們的到來,民眾可沿進站動線欣賞藝術家精心佈局的創作巧思。並以車站整體角度來思考和創作本站的公共藝術,打破建築原有的空間慣性,透過圖案排列的秩序性,營造出一種理性和諧的氛圍,再以高彩度的顏色賦予空間一種愉悅感,創造了理性與感性交融的車站空間美感。
位於車站上方的兩排LED燈光,各自長79.3公尺,寬2公尺,懸掛於車站的候車月台上的天花板。每條皆含853個長2公尺寬87公釐的LED長條燈帶,間距為8.7公分,LED數量共有1706條。製作廠商設計特殊規格尺寸的8.7公分寬的燈盒,忠實呈現Daniel Buren的作品慣用語彙,並研發燈光變化程式的巧思,經過反覆研究與測試,方能均質地呈現彩虹的顏色光譜,所有的LED燈帶都有多種顏色,由DMX電子控制器設計顏色變化的程序。燈光流動方向配合車輛行進方向一致運作,使車站動感而有變化,賦予乘客嶄新的體驗。
作品與車站站體設計互相結合,以高彩度作品打造環狀線板橋站整體明亮的氣息,燈光持續在變化,但是很緩慢,即使民眾沒有注意到公共藝術作品,透過作品呈現的站內氛圍也賦予人們輕快又協調的感受。
當民眾在捷運月台等待列車來臨時,很自然的沉浸於作品營造的氛圍當中。作品並成為通勤來往的人們日常中的一部分。
作品融入站體當中,並透過色彩計畫,讓使用者不管是搭捷運的乘客或工作人員,經過作品的時候,色彩就像是背景,人可能變成主角,可以很自然地跟色彩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