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孵空間/ Zero Space》  

業主 | 理和建設
照明設計 | 清奇設計 蘇靜麒建築室內設計研究所
照明設計施工單位 | 富達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清奇設計 蘇靜麒建築室內設計研究所 理和建設設計部 + 許獻叡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設計施工 | 達聯營造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我們的理念是執行一種我們稱為”存在設計”的方向,以時間回憶、自然鏡象、易變劇場、光與影等四個方向執行設計。

 

配置

建築的基地是位在台中市商業核心地帶,基地地形並不方正,特別的是二個連接道路開口有完全不同的街道。

 

情境

一側是面對都會主要動線,交通繁忙。另側卻是面對一條小河邊,一派悠閒的住宅情調。建築配置成具有雙向出入口的形式,一側以鐘塔為端點,穿越中庭進入展演廳,另一側則越過水池中的門框進入建築物,可以依活動需求各別控制門禁。

 

表現

建築以一個大框包覆許多小盒子,每個盒體內部都有各自的使用目地,利用盒體各種不同的開口方式引入視覺與光線,更穿越盒體間的”虛空間”,使觀賞者於空間內遊動時,有多重的視覺關連性。

 

設計介紹

孵空間主要功能為業主傳達以文化會館藉展覽與活動及開放式綠空間回饋社會並與社會互動,本案並成功的成為年輕族群至台中打卡拍照必遊的景點之一。

 

1、光的設計主題

展演建築的美是本案光設計主題,除了日間透過各種自然光的射入方式(不同的立面及頂部塑造的天光)讓建築及室內隨著日光變換有不同的情境變化,夜間人工光也以展現邊緣量體的方式.讓夜間也可欣賞建築外部及內部穿梭量體的美感。

 

2、細部項目

鐘塔:面向商業的台灣大道側,以鐘塔為ㄧ醒目的地標,光的發散著重於鐘體及框架型體的展演.燈座隱藏不破壞鐘塔型體。


戶外懸浮梯:懸浮於牆面向上至樓頂的梯階,以點狀壁燈,音樂性的展演為數重多的懸臂清水模階梯,並具備功能性。


景觀:如傳統東方盆栽型式設計的景觀以特製金屬收邊隱藏邊緣燈,同時展演「盆」的型體也作為步道燈的實用功能。


建築:建築邊緣以由地底上投射的訂製金屬燈槽作為洗亮建築的燈具,透過牆體反射,夜間戶外區也被照亮,燈盒並以散光膠膜貼覆讓炫光降低。


水池:基地鄰河面主入口以靜面水池為主題,映照建築及雕塑,並提供夜間主入口意象,以光瀑的方式,讓池底光源以水為介質平行洗亮水面,並由水中洗亮雕塑,在暗色部倒影雕塑體,構成完美畫面。

 

3、環境節能

所有戶外燈光均結合表現與功能,不作過度的燈光表演,所有光源也都使用節能的Led燈具,特製的燈具也都兼顧人員維修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