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亞洲產業文化資產資訊平台》

照明設計 | 瓦豆 We Do Group
照明設計施工 | 展晟水電
建築設計 | 瓦豆 X 創坊
建築設計施工 | 瓦豆 X 創坊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亞洲產業文化資產資訊平臺」於2018年3月31日正式啟用,以臺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雅堂館E棟為基地,期能匯聚亞洲各國的力量,建構一個亞洲區域網絡平臺,共同創造亞洲產業文化資產的新願景。

 

此空間原為1916年所創建的「大正製酒株式會社臺中酒工廠」儲酒倉庫,為一產業歷史建築。為推動亞洲地區產業文化的交流與合作,空間採開放式、共享式的設計,是ㄧ個對全民開放的資訊整合、串聯、育成與推廣的實踐場域。

 

設計介紹

文化資產是台灣最珍貴的展品之一,空間紋理與文物同等珍貴,歷史脈絡應能清晰閱讀。

 

光在歷史場域中如何表現,探討的核心就是文化資產的再利用。如同劇場設計時進行劇本分析,幫助我們釐清時空背景與表現手法。確立了空間氛圍後,人在空間中的活動就像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該如何看與被看一樣,把真實生活轉化為劇場舞台,建立背景、創造層次、象徵角色。

 

為了盡展挑高廠房的絕對優勢、凸顯工業進步的建築語彙、大幅降低垂直落下的刺眼光線,依附在工業時期鑄鐵結構上的燈,順勢而為地照亮木桁架;舊時廠房搜集而來的燈具,錯落在人活動的範圍中,從地面到牆面甚至從屋頂木桁架高懸至會議桌上;隱藏在儲藏間的燈箱,實際上是會議桌旁發光的白板;桌面上的光線隨著使用電腦或閱讀紙張而調整亮度;地板上的大型防爆燈具界定了管理者與參觀者的分野。阿德勒提出lifestyle用以喚醒個人知覺,我們提出we do style相信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裡的藝術家,讓每個使用者都可以在空間中進行光影語彙的詮釋。

 

歷史容易被遺忘,正如光在現實世界中被忽視一般。就像光線每分每秒在不同時刻不同地點,都是過去!我們認為用光來詮釋歷史場域是最洽當不過的。

 

光是為『人』建構一個生理和心理的空間,我們希望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光環境改造,讓文化資產再利用更加引人入勝,進而誘發上網查詢的好奇心,畢竟網路上的資訊比我們在現場能傳遞的多太多了,只要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我們將不愧對這些美麗的光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