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2017雲林燈會 北港朝天宮 外觀及內部 燈光規劃工程》

業主 | 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

執行團隊 | 厚德正庫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及施工 | 厚德正庫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及施工 | 多次翻修難以考究,近代由名匠江清露於1965年重修三川及正殿屋脊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配合2017年台灣雲林燈會,北港朝天宮欲重新規劃其整體空間的燈光照明。保有過去是為了創造將來,過去北港朝天宮媽祖一直是在地人心靈的靠山,常年白晝時香火鼎盛,然而夜晚的北港卻看不見朝天宮的蹤影。

 

以北港朝天宮悠久的古蹟廳堂、建築、景觀、社區、城市環境,,應在晚上呈現有層次有深度的歷史,創造以人為本的照明環境。在地的生活形式及居民的心態在進步,與人息息相關的照明規劃也要革新,如何再次呈現朝天宮的獨特歷史、文化與文物,為本計畫的核心。

 

我們要用光把朝天宮再介紹給雲林、介紹給台灣、介紹給世界。

 

設計介紹

由於在地信仰,對朝天宮的愛護及依賴,創造出周邊腹地的商業生活空間及模式,居民活動形形色色,周邊商家也常營業到晚上,因此要整合整體空間的光環境,便要創造主題區域,由統一的光色整合活動空間。

 

在建築外觀部分,要呈現悠久歷史與文化的朝天宮並不是把朝天宮照「亮」,而是充分表現建築外觀的「質」。以遠處投射的方式,在屋頂創造如月光般的高光氛圍。焦點著重在極富藝術價值的琉璃屋瓦及屋簷的雕琢,讓建築上的藝術作品在夜間得以延續生命。

 

同時為避免不避要的光線造成附近居民的光害,以及多餘的硬體設施妨礙交通與原有的空間使用,照明燈具的架設位置與角度,還有燈具選擇,都經過縝密的檢討與繁複的調整。

 

在使用者空間方面,我們期望把人與人、還有空間的的關係,由白天延伸到晚上,創造在廟宇中能安全、安靜、舒適的散步與說故事的光環境。由於內部為列入保護的古蹟木作,因此內部照明的的電源引導及燈具安裝方式,都不得對木作等既有設施造成破壞,內部燈具的設備安裝,施工過程沒有使用任何的螺絲與鑽孔,對古蹟做到完全的保護與尊重。

 

大殿內部光環境在確保出入廟宇的使用者在動線上得以明亮且安全,燈光環境沉穩而內斂,沒有過度的燈光,維持廟宇寧靜且莊嚴的氛圍。除了符合空間需求的照度計算,更注重使用者在空間中的感受。朝天宮的歷史與文化之美,值得透過燈光在心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