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鐵道部廳舍 夜間照明設計》

業主 | 國立臺灣博物館
照明設計 | 原碩照明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施工 | 原長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1915 年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
建築設計施工 | 1919 年由高石組,1920 年由祝吉組興建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國定古蹟「臺灣總督府鐵道部廳舍」位於忠孝西路、延平北路口,周邊有北門、台北郵局、清代機器局、撫台街洋樓等古蹟;是台北市西區重要歷史空間,未來也將成為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臺灣博物館為展現廳舍古蹟修復成果,同時配合市政府西區門戶計畫之推動;在2017年8月世界大學運動會舉辦前,辦理了燈光展示計畫,以點亮鐵道部廳舍建築的沿街面為範圍,藉此提升國家門面之夜貌,也讓大眾不論白天或夜晚都能欣賞廳舍之美。

 

特別的是,除了照明方式需尊重古蹟、減少對結構的損害外,設計上更需要遵守市政府所規劃之「北門及周邊光環境計畫」的內容。 因此,燈光展演的目的不僅為張顯本體建築;更需要將周圍古蹟群的夜視覺一併考量。有鑒於北門之於台北的歷史重要性,鐵道部廳舍該如何在展現自身優雅風采的同時,又顧及都市的主從關係?這是本案照明設計最大的挑戰之一。

 

設計介紹

北門、臺北郵局及鐵道部廳舍由於地理關係接近,光環境的彼此協調顯得格外重要。因此在亮度設定是以北門為主,另兩棟為輔,再以色溫差異去彰顯白天不同材質的樣貌,廳舍就是在此規範下進行設計思考。

 

廳舍本體為磚木構造,以兩座塔樓塑造主要入口意象,街廓採圓弧造型;左右翼二樓為雙柱支撐的兩米陽臺外廊,單斜屋頂上置大型老虎窗,立面以紅磚為主色調,重點處則以白色強調。

 

首先,我們先將建築立面分為入口、塔樓以及左右翼三個部分;再依其視覺重要性制定出和協的6:3:2亮度比重,讓夜晚可清楚辨別主要入口、及次要廊道空間等的區別。為了創造夜晚建築的視覺深度,外牆基座使用了3000K色溫表現紅磚材質,廊道內則以2700K色溫呈現木質的溫潤,並透過燈具寬窄角的運用,創造出上比下亮猶如月光灑落的光線質感,最終以三個亮度、兩種色溫交織出夜晚廳舍的美妙樂章。

 

此外,照明系統遵守對古蹟最小干擾的原則下進行,不能因為燈光效果而減損了白天的視覺觀感。因此設備以最少固定點為考量,除了見光不見燈的隱藏手法外;燈具大多以夾具、置重等方式固定,是對於古蹟尊重的心,同時也為未來的「鐵道博物館」廳舍建築保留使用上的彈性。光源的選擇更是以較標準化的MR16 LED為大宗,目的是讓營運單位能自行更換光源維修,因唯有降低電費及提高養護的便利性,才能讓燈光長久開啟。

 

我們期望透過照明,能讓民眾更珍惜城市的過去,光的演繹也讓歷史在夜晚繼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