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竹木隧道》
業主 | 緻圓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 | 京鷹國際照明工程
照明設計施工 | 上巨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設計施工 | 鑫圓工程行、與木製研(竹構件)
結構檢核及施工圖 |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蔡沛辰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竹木隧道設計案,是期望在台灣這片木造建築砂漠中,創造一個城市中的小綠洲。
伴隨著過去經濟的高度成長,以混凝土為主軸的建築法規大大限制了木造建築的發展,政府也對森林採伐設置了嚴格的規則,其結果讓台灣成為木材自給率不到1%的國家。愛好木造建築的我們這一群建築界同好,在台灣設立了「木之家的種子研究會」,透過展覽與演講活動,並將木造要素放到作品之中,積極地推廣木造建築。
這樣的努力被喜好自然建材的業主所認同,成為本案啟動的原因。這棟臨時設施既是室外的咖啡廳,也是可以配合各種活動改變排列方式的小pavilion。藉由纖細木頭與美麗竹隧道,各自分擔了壓力與張力所巧妙成立的構造物。
夜晚,藉由燈光設計,讓快速繁忙的都市中,有個一個溫暖具有靈性的角落。均質的光線灑落在木頭及竹子的構件上,周圍暗下來的城市背景寂然隱去,像座小島,吸引了前來探索秘境人群的留佇。
設計介紹
本案使用的竹材,是高約10公尺、直徑3~10公分,相對較細的台灣固有種的桂竹,其學名:Phyllostachys Makinoi,是日本著名植物學者牧野(Makino)富太郎所發現並命名。桂竹也是在竹子中抗彎強度最強的的竹材。木材由於在台灣的產量非常少,在國產材中就強度、顏色、價格上遍尋不著合適的材料,幸好獲得日本德島縣在木材與技術上的支援,以E=90的杉木與檜木各作為本案柱與梁的材料。
位於半戶外的構造物,讓使用者可以充分自然接觸的同時,也是可以體驗結構美學的場所。為便於施工與移動,建築物分成3段來設計進而產生多樣化的配置,來配合不同的活動,聚集人群、誘發行為。在廣場上可以舉辦產品會、半戶外喝茶喝咖啡、並讓更多的人能夠樂在其中,具有表現性的木竹混構空間。
屋頂使用白色半透光的聚碳酸酯版片,讓白天的光線穩定而均勻地灑落在構架及地板上,夜晚的照明設計,也希望能夠呈現出白天相同的效果。因此選用黃光的LED燈條,依屋架的走向密集配置。為了讓燈條能夠隱藏,特別在屋頂板片與木構架之間增加了固定燈條角材。最後的呈現,溫暖的黃色燈光也如同初曉的日光灑下,在相對陰暗的環境中,呈現令人動容光環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