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您是文化資產控?!那您知道臺中「文化資產園區」嗎?
2019-0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最初是「大正製酒株式會社臺中酒工廠」,隨時代演變先後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臺中酒工廠」、「臺灣省公賣局第五酒廠」、「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臺中酒廠」。1998年酒廠搬遷至臺中工業區後,閒置的廠區見證了製酒產業的發展,於2002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接手管理。近幾年,該園區漸漸由文創園區轉型成文化資產園區,並在今年七月底正式更名。在這樣的背景下, 亞洲產業文化資產資訊平台於今年初設立於園區內的雅堂館E棟。
產業文化資產涉及的層面不單單只是工廠建築而已,其觸及的範圍還包括大環境下的經濟脈絡、勞權、殖民、交通、科學技術、環境等議題。平台藉由臺灣的經驗,推動亞洲國家產業文化資產的國際交流、資訊共享、跨國協作,舉辦了第一屆亞洲產業文化資產論壇、亞洲糖業文化資產論壇等活動。為推動交流及合作,該空間採開放及共享的設計,人們可以使用館內的查詢空間及共讀空間或者提前申請的狀況下借用辦公空間及會議空間。
當走進這個歷史空間中,園區內一棟棟建築都散發著歷史的神韻。現今在空間的使用上多為展覽功能,照明設計依據展覽內容做規則,各空間與光影凝鍊成獨立的世界,稀釋了光陰沉澱的氣息。
其中,由江佶洋主持的 Wedo瓦豆製作所設計的亞洲產業文化資產資訊平台的照明,與園區內其他空間有所不同。他們認為在設計燈光之前必須先思考空間所蘊含的氛圍,再以光線建立背景、創造層次及象徵腳色達成空間氛圍的營造,藉此將人類的心境及步伐引入另一個時空氛圍,「光跟歷史有著相同的特性,兩者都是不斷地在演進流動,且很常被人們忽視」,因此他們相信以光線去詮釋歷史場域是再適合不過的。
這裡捨棄了整體空間統一一致的佈燈方式,根據的是建築本身的結構及家具擺設的位置推敲照明的可能。減少燈具對空間的視覺干擾,同時利用蒐集到的工廠舊有燈具以貼合當時的場景,期待以此帶動整體空間歷史氛圍的層次。
我們的生活不停地前進,而我們是否可能因一道光的撒落而掉進另一個時空之中? 或許所謂的穿越是一場夢,又或許我們該撥個時間去亞洲產業文化資產資訊平台走走。
透過隱藏在桁架上的燈具,將頂部木結構照亮,創造出將陽光拉進室內空間的效果,聯結了空間及園區的關係。
善用不同的燈具,創造出層次感。
藍色書架上纏繞的耶誕燈,為辦公空間帶來了一些趣味,但又不過於閃爍刺眼使工作者分心。
各空間的照明,多依據展覽內容設計。走進不同展場彷彿走入不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