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計畫介紹
「點亮計畫」為基金會長期推動的願景工程,點亮的示範基地遍佈全台各地。將硬體點亮與策展思維並置,著重的不僅是照明的改善,更重要的在於透過光的轉變與推廣活動的規劃、執行,與在地環境、景觀、文史、生活及地方故事產生更多火花,整體性將環境周遭的光影與人文納入計畫脈絡,以人為本,加深大眾對於光在環境中的感知。
藉由照明設計之於公共文化設施及環境的運用,協助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與營造良善的光環境;同時以光環境為核心,秉持對土地的關懷,發掘各地獨特的歷史與人文,舉辦光影藝術之推廣活動。
池上穀倉藝術館由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照明設計及整體光環境規劃
池上人在地生活的踏實感動
池上穀倉藝術館由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陳冠華老師及大直設計進行穀倉改建設計,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整體光環境規劃及照明設施;目前為台灣好基金會經營。
池上,縱谷中肥沃的沖積平原孕育台灣的稻穀美學。台灣好基金會長期駐點台東,與在地人深耕池上的沃土,一同孕育文化的力量。
池上穀倉藝術館,前身為梁正賢先生家族經營的穀倉,原為提供給池上藝術村首位駐村藝術家蔣勳老師的創作空間;老師為讓更多藝術創作能量蓄積,提議將此處作為開放給大眾的藝術館。
後歷經三年,由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陳冠華老師及大直設計進行穀倉改建設計,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整體光環境規劃及照明設施;目前為台灣好基金會經營,於2017年12月9日正式開館。

池上穀倉藝術館外部照明設計比照
2018年3月「尋光探影:挖掘在地故事的光偵探行動」在池上穀倉藝術館舉行,基金會的夥伴來到台東,與台灣好基金會及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合作;以展示照明設計與佈展操作實務為主題,邀請在地居民來到藝術館內當一日光偵探,拿起燈具實務操作,跟著光專業江佶洋老師一起讓作品散發光彩。


江佶洋老師帶來精彩的課程
六十年歷史的穀倉,儲放一代代飽食生活的稻米,乘載縱谷土地的記憶。基金會這次以穀倉為軸心,訪談在池上生活的人們:從穀倉的主人梁大哥口中聽到產業的轉型以及藝術文化帶動的改變;

原穀倉主人梁大哥
池上書局作為小鎮的交流中心,簡大哥與曹姐跟我們分享經營書局六十年的心路歷程與池上的人情味;


池上書局的簡大哥與曹姐
吉本肉圓從賴爸爸到女兒賴小姐堅持一大清早去買食材、燉煮四神湯的經營理念。
吉本肉圓第二代經營者賴小姐
最後訪問到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從他們的眼與心感受更多不一樣的池上。
池上穀倉藝術館走廊照明設計比照
循著光亮我們探尋著故事,這次專題,我們從池上人的生命經驗,體認著他們對居住環境的認同,更感染了那份屬於在地生活的踏實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