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街景畫帆》

業主 | 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 | 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施工 | 宗富水電工程行
建築設計 | 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設計施工 | 盛田營造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街景畫帆是由私領域住宅延伸至公共空間之咖啡廳、舞蹈教室,並選擇位於都市轉角的兩個基地的序列作品。

 

Street Canvas I為私領域作品中置入光對於居住環境的時間記錄並於夜間透露出對街弄的溫和態度,型態是住宅。

 

Street Canvas II是公共空間作品中提出光於夜間襯托出舞台框景的城市演作,由光開始感染人群。

 

設計介紹

Street Canvas I

基地座落台南市巷弄轉角。南鄰舊屋,北向面對老舊公寓。

在此,我們用了兩個光的策略。

 

第一, 由光表達對巷弄的態度。

老舊公寓擁有建築表情的溫度,卻也同時存在複雜與不可知的使用行為,我們透過裁縫般的手法—以直橫式細長矩形裁出擷取;由夜間柔軟光線透出溫和的態度。

 

第二, 植入自然光線。

因應基地形狀,植入了北側、東側、南側的採光井,我們希望由東側引入早晨光線,透過二樓到達一樓用餐空間,早餐,應該是美味搭配著晨曦,讓人感受四季!

 

Street Canvas II

本案延續Street Canvas議題,尋找都市角落空間,植入咖啡廳、舞蹈教室,以及辦公區。

 

我們將大型開口留在可視性高的東向都市街景—結合舞蹈特質,產生遠處都市可以凝視的光的懸浮舞台,這是一個相較於Street Canvas漸層透光下,更具有高度開放性的一幅動態畫面,特別是在傍晚與夜間(舞蹈時段)。

 

三樓辦公區我們設計了兩個導光井,透過可動裝置將光導入,導光井並將空間使用區劃開來,延續一貫的彈性空間使用的設計策略。

 

一樓入口以一道斜面透光玻璃牆,將空間區分為二,左邊為咖啡廳使用,右邊為舞蹈區域使用的管制點,並設置服務台。左邊咖啡廳結合兩處間接採光的側院,將光徐徐引入,成為內部特殊的體驗區塊,更對比於咖啡廳入口開設的直接採光大面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