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2018臺中花博竹跡館》

業主 | 臺中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
照明設計 |  偶得設計
照明設計施工 | 聖益水電、宇碩光電
建築設計 | 坐設計事務所 
建築設計施工 | 宏境營造、冠鈞營造、竹籟文創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竹跡館」是配合臺中市政府舉辦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所興建的公共建築,建築設計以台灣的中央山脈做為設計意象,取用台灣南投竹山在地的竹材,包括3萬片竹篾、350根孟宗竹,通過傳統竹藝技法與建築技巧,塑造出一個高10公尺,可供民眾休憩,同時可做為演講、展覽場地使用的多功能半戶外空間。特殊的曲面化造型巧妙與週遭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共生共存,置身其中不但能感受光與風的流動,更可以近距離感受竹材和竹編的特性。除了能感受竹林自然光影,洗練磨石子地版、外圍環繞式水池、桂竹園藝造景及夜間燈光規劃等,皆能看見竹跡館豐富的建築表情變化。

 

設計介紹

在這個案子裡,照明設計的目的相當單純,就是為了要營造一個讓民眾願意親近的光環境,於是照明的尺度規劃與投光角度的設置,均是圍繞著使用者的視覺感受與使用心理做規劃;然而本案的照明設備採購預算實在非常窘迫,為了撙節經費,室內與室外在設計上採用單一種燈具外殼,透過對LED光源瓦數與光學透鏡的選擇,同時達到提供空間環境照明與表現建築材質與空間美學的目的,讓使用者感受到空間場域本身的魅力,而不是感受到光的存在,自從開幕到閉幕的半年間,每天晚上都是滿滿的參觀者,成為當地最熱門的觀光打卡景點。


在台灣這個多數人還並不見得認同照明設計專業的地方,最讓我們感到高興的,倒不是這個案子做完了,而是看著每天滿滿的參觀民眾,更多的是感受到照明設計這件事,是可以繼續做下去的,即使花博在今年閉幕後,市政府傳出有意要將其拆除改建為停車場,但也有民間團體發起募資要認養這個空間,讓它能繼續與民眾生活在一起。透過這個案子讓政府單位、專業設計者與民眾都能感受到就算沒有用昂貴的燈具,也能讓建築空間在照明的幫助下,在夜晚展現魅力,我們認為這也是這個案子最可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