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介紹
台灣光環境獎希望鼓勵政府與民間單位創造優秀的光環境。光環境不僅是在視覺欣賞上的表現,更是心靈的累積與文化的沉澱。期待多元而有內涵的燈光與照明設計,讓大眾能夠生活在舒適,健康的環境。
通過這個獎項,我們希望推廣技與藝的平衡表現,讓大眾認知光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帶動大環境的改善與進步。
《 光間_流動的靜謐 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空間重塑 》
業主 | 高雄市立美術館
照明設計 | 沁弦國際設計有限公司
照明設計施工 | 碁點實業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 | 禾磊建築/禾磊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建築設計施工 | 博昇室內裝修工程有限公司
文 / 報名單位
簡介
高雄市立美術館為邁向新型態美術館,以坐落於入口大廳後方的104/105展覽室之改造為變革起始,優化觀展及佈展空間功能,形塑當代美感空間氛圍,及符合當代藝術各種展覽形式多元而有彈性的使用。
設計介紹
當代藝術的多元形式對於展覽空間的需求,已非原有單一黑/白盒子所能符應,我們提出了[光間] 的概念,企圖創造一個彈性且自在運用光的空間。建構新的「牆」與「天」,不只重新界定展室空間,也藉由動線關係的重新組織,極大化利用挑高及複層的空間形態,並且運用光,使主要展覽廳間相互產生了流動關係,讓觀展者與展品及空間相互對話。
以厚牆及光膜天花界定整個展覽空間場域。由104展室光梯通往二樓展廊,透過大牆的水平開口,延伸不同的高度視角及空間經驗。白色擴張網天花與光膜,表現出材料的虛實層次,更整合空間設備及展覽功能需求。灰色無縫地坪強化兩展覽室的連續性。穿越與104展覽室相連的節點空間,大牆圍塑出105展室的完整性。由大牆區分通往二樓的長廊空間,在白天時可引進自然光,給予觀展人在密閉的展覽室中有一個中介的呼吸空間。延伸104展室白色擴張網天花與光膜的幾何方向,強化兩展覽室的緊密連結。
光照在美術館空間中,不只為了滿足基本機能,更是營造整體空間氛圍,展現藝術作品最佳狀態的關鍵。改造計畫,將不均質的日照條件與可控制的人造光環境作一清楚的界定,於主體展示空間內創造一光間,賦予觀者不同的空間與視覺體驗,天花的設計亦結合軌道投射燈的設置,以滿足各式展品內容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