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參與介紹

受到1990年日本東京「照明偵探團」影響,由專業的燈光設計師帶領大眾走入戶外,觀察並記錄城市的光環境與使用者行為,後將研究成果廣為發表,推展至亞洲及歐美國家,成為全球環境規劃的參考依據。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1年起將此理念深根台灣,遍及台北、新竹、嘉義、花蓮、屏東等地,歷經多年耕耘,系列活動遍及全台。鼓勵民眾成為對生活周遭的「光環境」更具感知與認知的「光偵探」們。

 

點亮寶藏巖的文化價值

城市的紋理樣貌,和人們的生活腳步緊密牽連,一波波的移民遷入,成就台北的多元風情。寶藏巖,從一個佈滿違建的小山丘變身為歷史聚落,留下的早期移民生活記憶,與都市發展的刻痕,以多樣藝術形式融入村落空間,10年來不僅成為台北人的尋幽花園,也是城市擁有的重要文化資產。

 

寶藏巖和其他文創園區不同的最大特色在於仍有居民在此生活,在近兩年的溝通互動中,基金會及藝術村邀請照明設計師朱文英,提出園區戶外光環境改善規劃。藉由設計提案,引領人的步行動線及觀看感受,區隔藝術開放及居民私有空間,不奪目、呈現自然的抑揚頓挫,整合照明系統,有效的運用能源,將光放在真正需要的地方,用光勾勒寶藏巖夜晚的人文特色。同時,為增進寶藏巖空間使用者的溝通參與及認同,基金會也邀請居民、藝術村團隊同仁進行園區光偵探活動,在夜晚透過光,重新認識自己熟悉的生活場域,共同討論凝聚共識。而鄰近被認定為文化景觀的蟾蜍山社區工作者及居民亦來參加,透過不同角度討論及交流,共同描繪寶藏巖未來夜間光環境願景。

 

在寶藏巖邁向下一個10年時,我們要用光影為寶藏巖提案,透過「寶藏巖光影工作營」及「Light Talk 光影對話」,讓山坡上層疊的房舍、蜿蜒起伏的小巷階梯,變身更具層次美感的夜景空間。並特別邀請和台灣同樣有著大量華人移民軌跡的香港、新加坡照明設計師一同參與,和台北市民一起化身光偵探,深入寶藏巖,共築未來城市願景。


光影工作營

活動時間 | 2015/06/06 - 06/28

 

白天的寶藏巖,每個角落都擁有時間與空間的印記;入夜後的寶藏巖,如何循著它的文化紋理,以光來訴說自己的故事?

 

2015年6月,一群關心寶藏巖的台北市民,包括環境規劃師、媒體編輯、建築照明從業者、藝術工作者、人文藝術老師等,在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的號召下,參加「寶藏巖光影工作營」,以社會設計的理念出發,在來自台灣、香港、新加坡的國際照明專業感光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居民互動,並透過觀察實作、討論激盪等過程,一起為寶藏巖的點亮計畫來提案,以三階段活動、近一個月的時間,打開五感、分析思考,運用臨時燈具進行光環境改造實驗,將創意化為實際,用光重新詮釋寶藏巖,點亮寶藏巖的文化價值。

 

第一階段【啟動】
由計畫主持林大為老師,帶著全體光偵探放慢腳步、打開五感,傾聽居民的聲音,用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寶藏巖背景脈絡,觀察燈光對空間氛圍的影響,啟動感光基因。


第二階段【實現】
四位國內外光專業的感光老師,帶領市民變身光偵探,再次探索不同的寶藏巖光環境。在累積對寶藏巖一定程度的觀察及認知後,在感光老師協助下,透過手持燈具及器材,將彼此激盪出的創意發想具體展現。



 

第三階段【交流】
藉由成果報告及座談方式,光偵探分享各組觀察的心得與成果,從每個人不同觀點中,重新看到寶藏巖夜晚面貌,及未來光環境可能性,分享彼此觀點及期待,共築未來城市願景。



 

光偵探們回歸人與生活的角度思考,從改善問題與呈現在地特色二大方向著手,例如寶藏巖目前夜間入口意象不明顯,建議透過光的指引,打亮寶藏巖廟宇山門,營造出即將進入這個台北特有文化空間的氛圍;對於寶藏巖獨有的信箱牆、小橋流水與歷史斷面,也嘗試以光表現生活劇場、環境景觀與等待家人歸來的情感。過程中光偵探們熱情積極的投入,讓身為專業的感光老師也很享受參與式行動創造的樂趣與團隊活力。


Light Talk 光影對話

活動時間 | 2015/06/28

 

城市無法開口訴說它的過往,但在每個角落都會留下時間與空間的印記。寶藏巖的一磚一瓦都象徵著台灣移民的軌跡,除了台灣,同樣具有華人移民歷史背景的香港、新加坡,是如何用光結合在地人文地景呢?來自亞洲三地的照明設計師,以自身經驗及觀察,分享運用「光」的國際經驗,透過互動交流,讓沒有參加工作營的民眾,也能啟發更多對光的覺知及感受。

 

光,不僅是照明,更代表一個城市的質量。要想打造理想光環境與點亮台灣文化地標,最重要的關鍵是要先讓市民對光有感。誠如寶藏巖光影工作營計畫主持人的林大為說:「從城市最核心的人出發,盤點歷史脈絡、生活習慣、環境空間,啟動每個人的感光能力。城市裡的光環境規劃雖由公部門主責,但同時非常需要市民們提升感光意識,才能支持公部門政策推展。」當所有人開始對所處環境用心傾聽、感受,對都市中光的美感要求提高,不再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提出對所居住都市、或生活共同的期望,我們也才能期待有更美好的生活環境,構築光影、人文與生活的都市新風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