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參與介紹

受到1990年日本東京「照明偵探團」影響,由專業的燈光設計師帶領大眾走入戶外,觀察並記錄城市的光環境與使用者行為,後將研究成果廣為發表,推展至亞洲及歐美國家,成為全球環境規劃的參考依據。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自2011年起將此理念深根台灣,遍及台北、新竹、嘉義、花蓮、屏東等地,歷經多年耕耘,系列活動遍及全台。鼓勵民眾成為對生活周遭的「光環境」更具感知與認知的「光偵探」們。

 

台北大稻埕藝術駐廟

「 我們相信文化的力量來自民間、藝術的動能源於生活,在你我共存的社會中追問未來是否可能更好的答案,始終要往生長的土地裡探詢…… 。」


近年廟宇文化正夯,多數人挪用其視覺符號作為台灣文化的代表,向傳統文化借鏡的方式並無對錯,只是大家可能忽略了,在市區改正、都市規劃與社區營造的政策進入民間之前,廟宇常是台灣人聚落治理的動能中心。因產業經濟與地方信仰交織的社群結構,大稻埕許多過去以廟宇為核心的在地生活圈,至今更發展出屬於現代社會的社區連結網絡。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從2018年元月起遷至迪化街,台北霞海城隍廟、大稻埕慈聖宮、大稻埕慈聖宮榕樹下的美食、延三觀光夜市、台北共樂軒、舒喜巷 Suki Lane、Taiyuan Puppet Theatre Company台原偶戲團、大稻埕戲苑、納豆劇場 Nadou Theatre、思劇場 Thinkers’Theatre、台北靈安社……都是這裡的一日生活圈。


大稻埕老屋中潛藏著百年歷史的南北管軒社與鼓亭獅館戲班,仍積極與現代社會連結,生生不息地活動著 ; 日治時期太平町與大光明隨處可見的劇場唱片行與沙龍寫真館,文人雅士叢聚,現在也出現了復刻版的藝文空間。這裡可以說是台灣藝術、娛樂、音樂產業的發源地之一,更是當代藝術家探詢自身文化DNA與血脈語言的寶地。

 

簡介

身處此新舊交融的歷史街區上,農曆年後,基金會與有志行動的創作者們,開啟以大稻埕廟宇為核心,拓墣行動的踏查交流。解讀廟宇或者廟會文化,不只是視覺符號的辨識而已,或許,這一系列從田野調查到在地風土滋養的創作計畫,可以展開廟宇柱龍的皺摺細節與應蘊其中的生命脈動。

 

常聽人說藝術家申請到國外的藝術駐村計畫,我們是否能以根於台灣的“藝術駐廟”開展不同的可能,作為傳統藝師、在地文化與當代藝術家、設計師的中介橋樑,建構在地藝師與當代創作者生產實踐的文化地景。過去基金會在台南風神廟進行的光之廟宇計畫,透過光環境整體規劃與設計施作,以光為媒介,重新連結人群生活與廟宇文化。


接下來,邀請您跟我們一起,以大稻埕三大廟的文化地景為主體,發展光環境實驗提案與光影藝術創作的展演活動,探詢屬於大稻埕的街區光景。

 

台北大稻埕藝術駐廟

光講堂-廟埕開講

活動日期 | 2018/6/2  

活動時間 | 3:00-5:00pm 
主題 | 曳光而行:傳統藝術在當代社會的生活實踐
地點 | 台北霞海城隍廟廟埕
與談人 | 台北靈安社總幹事 吳伯勳、台北霞海城隍廟文宣組長 Titan Wu 吳孟寰、《鬼講堂》藝術家 曾伯豪、天語樂軒共同發起人 山角龍 陳俊龍、資深布袋戲偶藝師 賴泳廷

 

光偵探-大稻埕光影工作坊

活動日期 | 2018/6/30、7/7

活動時間 | 4:00-7:00pm
內容 | 以大稻埕三大廟的文化地景為主體,開展光環境實驗提案與光影藝術創作的可能

地點 | 大稻埕慈聖宮、台北法主公廟、台北霞海城隍廟
導師 |  Wedo 瓦豆製作總監 江佶洋、OuDe light 偶得設計 主持設計師 Kyle Yi-Chang Chen 陳怡彰、資深布袋戲偶藝師 賴泳廷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