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展覽介紹

基金會以推動台灣良善光環境為核心理念,多年來,於這塊土地以各種形式的行動,持續擘劃理想的光環境藍圖,亦透過策劃不同主題的展覽活動,嘗試發揮更為廣泛的影響力,並引發不同層面的共鳴。希望未來持續踏著策劃相關藝文展覽活動的步伐,於得以乘載著我們對於理想光環境感性期盼的藝文展覽場域中,呈現「光」不可限的藝術可能性,也向大眾分享我們於這塊土地上,受光所啟發與感動的時刻,為理想光環境藍圖再添一抹光芒。

點亮古城 光影串連

許多人對恆春的第一印象,是熱情洋溢的墾丁沙灘,卻鮮少人知道,他同時也保有台灣現存最完整古城池—恆春古城。這座因著一場改變台灣命運的事件而築的城池,至今仍靜靜守護屏南半島的居民。今秋,跟隨藝術家腳步,尋著光,探訪古城的過去與現在……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以光點亮台灣文化」,於2013年在時任屏東縣長曹啟鴻的邀請下,首次來到國境之南恆春,並以在地最重要的國定古蹟與文化資產—恆春古城為點亮計畫標的,開始長達五年的《感光恆春》計劃,希望透過點亮古城、民眾參與及永續機制三方面,促成古城、小鎮與居民的再生共生。

 

2014年,在恆春年度最盛大文化活動『民謠音樂節』期間,基金會與在地組織串連,以光之名,將在地有形文化資產—古城,與無形文化資產—民謠,予以串連,於10月底展開為期十天的《點亮古城.光影串連》裝置展,邀請四組台灣新生代光影藝術家,來到恆春,將在地人熟悉的場域,透過「光」重新詮釋,以現代美學展現古城的無限可能,賦予古城歷史記憶,讓民眾看見古城的更多可能性,並期待喚起大眾,對台灣歷史與傳統民謠,更多的認識、認同與感動。展期間共吸引超過10,000人次參觀,並伴隨展覽舉辦12場夜間導覽,超過200人次報名參加。

 

暨2014年臨時光影裝置展之後,基金會聽見居民的心聲,爭取企業資源,推動永久點亮古城。經過多方努力,於2015年在文化部「藝術浸潤空間」計畫補助下,串連屏東縣政府、在地組織與設計專業力量,著手規劃環城光環境計畫,同步展開在地經營與扎根行動,輔導恆春國小及屏南社區大學啟動古蹟跨界創新傳承計畫,同年10月,舉辦《點亮古城》願景展,將對點亮的想法首次呈現,與居民溝通。2016年起,屏東縣長潘孟安與文化處全力支持基金會古城光環境計劃,並於2017年2月,西門古城完成永久點亮示範

 

古城光影裝置展

展出時間 | 10月24日(五)~11月2日(日),每晚18:00-21:30點燈
展出地點 | 恆春古城東門、北門、南門古牆小徑、恆春民謠館
主辦單位 | 財團法人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共同推動 |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屏東縣恆春鎮公所、社團法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屏東縣恆春鎮思想起民謠促進會

 

 


展覽內容

東門為東往滿州、卑南的門戶,位處交通要道,附近景點眾多,著名的「恆春搶孤」即在此舉辦,11公尺高的孤棚,與東門相望,為昔日的古城池增添些許民俗色彩。

 

東門──光徑
歷史容易被遺忘,如光在現實世界中被忽視一般。就像光線每分每秒在不同時刻不同地點,都是過去!
城市是由人類的夢想建立起來的。建築和城市一樣,有心也有靈魂,在建築中能感受到記憶與意義。城門在古時守護了居民,現在,換成我們用各種方式保護城門!如同光與影般互相依存。


燈光藝術家──江佶洋

曾任職於雲門舞集,現任瓦豆製作有限公司創意總監,為一跨領域燈光藝術家。2007年入圍有劇場奧林匹克之稱的PQ07布拉格國際劇場設計四年展;2009年受邀參展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發表燈光裝置《光、景》;2010年美國Iowa州Grinnell College交換學者,擔任燈光設計。2011年獲文建會選為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發表燈光裝置作品《光、景2》。以《瓦豆.光田》入選2014老屋新生大獎決選。



清朝時北門有軍營駐紮,居民較少,因此保留古樸風貌。城外為恆春八景之一的虎頭山,原野景色綿延,漫步昔日馬道,引人發思古之幽情。

 

北門──北月琴門
西門與北門之間有段完整的城牆,留住了當年風華。北月琴門設計除了讓人盤旋遊走北城門外,也要創造一段持續性的城牆行走經驗。當一步步走著,身邊一座座城垛掠過,耳裡一聲聲清亮月琴,那一道道光,清洗著古牆的斑駁,與心靈交織出亙古的恆春調。


建築設計師──劉冠宏

曾擔任紐約貝氏/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ARCHITECT, PPA/I.M.PEI),2012年台灣建築雜誌挑選新生代10位代表建築師之一,2012-2013年台北松山/華山文創園區光田計劃、光田餐桌計劃發起人。現為東海大學建築系講師、無有不二主持人。


裝置藝術家──陳德平

曾於山中修行十二年,以影像、繪畫創作呈現真實的生活面貌。曾擔任2011年台北花博爭艷館 「原住民產業博覽會(ATAYAL)主題館」策展人、2011-2014年北投溫泉博物館「臺灣月琴民謠祭 裝置展」策展人、2012-2014年幸福果食(稻田裡的餐桌計劃/大地藝術季/稻田裡的大學堂)藝術總監。



以「殘蹟保存」方式保留的南門古牆小徑,至今還清晰可見過往戰事遺留下的彈孔與原始城牆斷面。距海角七號「阿嘉的家」步行僅1分鐘,為觀光鬧區中少見的古牆遺跡。

 

南門古牆小徑──海角光影
60米長的小巷道,緊鄰著暗藏歷史印記的古城牆,這裡沒有巷外「阿嘉的家」般絡繹不絕、駐足留影的旅人,有的是古城過去與現在的風貌與故事。運用「光」為媒介,我們以在地素材為概念出發,藉由光影交織出的點和線引導參觀者,讓其在此奇幻小徑裡經驗不同的恆春古城之美。


空間設計師──黃群芳

紐約Pratt Institute設計藝術學院建築室內設計碩士、美國綠建築協會USGBC專業認證執照設計師。旅居紐約期間,除商業建築案例,並曾參與多項都市校園規劃改建案,並入選紐奧良災區 Live In Box重建計劃-組合屋建築競圖等。現為沁弦國際設計主持設計師。

照明設計師──林靖祐

旅居紐約期間曾參與多項國際大型建案之照明設計, 返台開業後曾參與2013年台南的月津港燈節、2013 ADA新銳建築獎特展(台南/台中展場)、空軍總部舊址「聯合登陸艙計畫」系列展覽之燈光規劃等。對「光」具有專業的理性與感性的敏銳度,認為「光」不僅是功能性的照明,亦是形塑意象、與在地文化結合的藝術。現為實踐/東海大學建築系講師、沁弦國際設計主持設計師。



恆春民謠以樂音與詩詞,傳唱記錄屬於常民的文化故事。民謠館前身為恆春旅遊醫院閒置宿舍,現透過在地藝術家的創作,展示民謠的發展沿革與人文印記。

 

恆春民謠館──再唱一段思想起
藉由「光」來引導使用者去覺察空間本來就已存在的秩序,如同恆春民謠先驅陳達先生的創作一般,不拘泥於任何曲牌,透過自由的節奏、似吟似唱的方式,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譜曲填詞,讓聽者去感受、去體會隱藏在歌謠文字背後的意念。

 

照明設計師──陳怡彰

曾參與台北當代美術館「夏日狂歡-葉錦添個展」展場燈光設計、美國紐澤西州Newark紐華克河岸公園景觀照明設計、費城Free Library室內照明改善與燈具設計、紐約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室內空間與展覽照明系統規劃、韓國釜山樂天世界建築照明規劃等。現為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講師、偶得設計主持設計師,並在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進行光環境相關議題之研究與教育推廣。

 

 

延伸閱讀